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同一天,罗氏、阿斯利康在中国大手笔投资建厂!
产业资讯 Med空间站 2025-05-10 59

5月8日,中国医药行业迎来好消息:

罗氏制药宣布投资20.4亿元人民币在上海新建生物制药生产基地,用于眼底病治疗药物罗视佳(法瑞西单抗注射液)的本地化生产,该项目预计2029年落成,2031年投产。

同一天,阿斯利康宣布其无锡小分子药物新工厂项目开工,总投资4.75亿美元,将引进全球领先的片剂连续直压技术和可持续化包装生产线,预计2028年第四季度投产。

这两项投资不仅彰显了跨国药企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更揭示了全球医药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在创新药研发与生产中的核心地位。

- 01 -

罗氏:深耕生物药本地化,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罗氏此次投资聚焦于生物制药领域,新基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占地53亩,预计2029年建成、2031年投产,将用于生产眼科创新药“罗视佳”(法瑞西单抗注射液)。

这一布局延续了罗氏在华30年的本地化战略:

历史积累:自1994年作为首家跨国药企入驻张江以来,罗氏已建成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2024年,其抗流感药物“速福达”实现本地化生产,快速响应季节性需求

技术升级:新基地采用100%绿色电力及国际领先工艺,凸显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强化端到端供应链能力,以应对中国患者对创新疗法日益增长的需求。

市场驱动:罗视佳作为全球首个眼科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纳入医保后需求激增,本地化生产将加速药物可及性,并为后续创新药引入奠定基础。

- 02 -

阿斯利康:押注小分子药物,构建智能制造标杆

阿斯利康的无锡新工厂则聚焦小分子药物生产,投资4.75亿美元,计划2028年投产心血管领域创新药。项目三大亮点为:

技术领先:引入全球仅瑞典基地具备的片剂连续直压技术,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控制。

智能制造:以“灯塔工厂”为目标,数字化技术贯穿全流程,打造可持续供应链典范。

生态协同:无锡基地已形成生产、物流、创新总部一体化布局,累计投资超10亿美元,并与政府共建“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 03 -

跨国药企加码中国的底层逻辑

跨国药企不断加码中国的底层逻辑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政策红利与市场潜力双重驱动

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稳居全球第二,且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审评审批加速:创新药优先审评、医保动态谈判等政策缩短了药物上市周期。例如,罗氏的罗视佳快速纳入医保,阿斯利康的罗沙司他(与珐博进合作)成为首个中国孵化的全球首创药

产业集聚效应:上海张江与无锡高新区分别形成生物药与小分子药产业集群,政府提供土地、税收等支持,吸引外资密集落地。

2. 供应链安全与成本优化需求

全球地缘政治波动加剧,本地化生产成为跨国药企规避风险的关键。罗氏与阿斯利康通过本土化缩短供应链半径,降低物流成本,同时更灵活响应市场需求。例如,阿斯利康无锡基地产品已覆盖全球70个市场,本土化生产进一步巩固其亚太供应链枢纽地位。

3. 创新药研发的本土化趋势

中国不仅是生产基地,更逐渐成为全球创新策源地:

研发协同:阿斯利康在北京设立第六个全球研发中心,员工规模将增至1700人;罗氏则通过张江基地推动“在中国,为全球”的研发战略。

临床资源:中国庞大的患者群体为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持,加速药物迭代。例如,阿斯利康的DS-8201(乳腺癌药物)凭借中国临床数据快速拓展适应症。

罗氏与阿斯利康的同日官宣,标志着跨国药企在华战略从“市场渗透”转向“深度扎根”。中国凭借政策支持、市场潜力与创新生态,正成为全球医药产业的核心节点。未来,随着更多企业加码本土化生产与研发,中国有望从“世界药房”升级为“全球医药创新引擎”,而如何在高水平开放中实现技术自主与产业安全,将是下一阶段的关键命题。



您可能感兴趣
超14亿美元!礼来接连出手ALS与核酸药
超14亿美元!礼来接连出手ALS与核酸药
产业资讯 MedTrend医趋势 2025-05-12 117
BMS 400亿美元加码在美国的投资
BMS 400亿美元加码在美国的投资
产业资讯 研发客 2025-05-12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