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通知公告 协会活动 国际交流 投资大会 品牌评选 其他会议
聚势创新,共启未来|第四届生物医药与器械创新投资人大会隆重召开
其他会议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2025-05-19 1655

科技突破引领未来,资本赋能驱动创新。5月17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医药创新投资专委会及医疗器械专委会主办的第四届生物医药与器械创新投资人大会在无锡盛大开幕。

图片


本次大会分别围绕投融资及器械行业热门话题进行拆解分析。上午,大会围绕资本相关话题展开。醴泽资本管理合伙人李凯军作为本场主持人。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为大会作开场致辞。宋瑞霖介绍,当今,国际局势不确定性加剧,关税壁垒高筑,使得创新医药这一新兴产业获得了更高的重视程度。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积极政策,推动创新医药发展。随着投资环境逐渐回暖,中国创新医药与器械更应与投资界紧密结合,共同迎接“暖春”的到来。

华平投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联席总裁方敏带来《中国生物医药国际化与走出去的最新趋势》主题报告。他提出,近年来“出海”已是创新药企的必然选择,中国创新药已经从全球技术跟随者成长为核心参与者。方敏深入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出海的主要趋势,包括出海形式多样化、资产质量不断优化、出海阶段前置、技术平台逐步领先以及持续探索海外并购等。方敏表示,华平投资作为领先的全球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资源,未来将持续助力中国医疗企业成长壮大。

北京泰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升轩分享了《保险资金大健康投资布局及投资策略实践》报告。他介绍,当前,保险资金在股权投资的配置稳健增长,截至2024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达到33.3万亿,同比增长15.1%,保险资金已经成为中国股权和创投基金的重要机构投资方。黄升轩分享了对大健康股权投资策略的观察,并介绍了泰康近期的投资实践。他提出,股权投资成为险资应对利率下行的重要策略,商业健康险将成为推动创新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齐济投资创始管理合伙人张莉作《授权交易新模式对药械产业的启示与思考》报告。她详细介绍了授权交易的发展历程及NewCO等新型交易模式的特点,表示当前中国创新成果已成为全球创新药BD重要来源。今年1-4月,中国创新药授权转让达55笔,总金额达410亿美元,已超2024年半数。张莉指出,新模式催生了比传统IPO更快的退出路径,投资人的偏好也从未盈利上市性转为可交易属性,孵化型VC已成为跨国药企开发管线的新路径。

君合律师事务所资深合伙人陶旭东围绕《并购重组新政解读及实务解析》展开探讨。陶旭东结合代表性案例介绍了今年主要资本市场的动态,分别对A股、港股、美股进行展望。随后,他围绕2025年发布的部分投资并购新法规展开详细分析,并针对近期A股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交易的热点问题进行解答。

随后,大会进入主题讨论环节。

第一阶段讨论由LongRiver江远投资创始人、CEO张江主持,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罗飞、国方资本合伙人韦亚光、国生资本总经理郑钰博、毅达资本合伙人薛轶、国寿股权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陆海围绕“新形势下耐心资本、政府国资和社会资本的协同赋能”进行讨论分享,从险资、国资等角度结合实际案例分享真知灼见。

嘉宾们表示,医疗健康领域相对特殊,企业的成长期和资本的退出期相对更长,对于耐心资本的呼唤也更急迫。当前,行业“回暖”信号不断显现,各类资本的活跃度也有所提高,此时项目管理人更要将资本的需求与研发需求有机融合。“投资人的耐心是分人的。”嘉宾们一致认为,优秀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仍是当前市场上最稀缺的“资源”,优质的项目必然迎来“耐心资本”。

第二阶段主题讨论围绕“全球合作对医药产业全链条生态的深远影响”展开。华平投资董事总经理施珑主持,深圳埃格林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涛、高特佳投资总经理孙佳林、百济神州中国业务拓展副总裁曹勇、礼来亚洲基金合伙人林亮及弘晖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何幸参与讨论。

嘉宾们指出,当前,我国已经具备较好的生物医药工业创新能力。近两年,NewCo等新型交易模式出现,是对原有的创新药企国际化和BD交易的良好补充。围绕国际贸易及关税壁垒话题,嘉宾们认为,当前国际形势不确定性提升,企业要及时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另一方面,国际形势对生物医药领域造成的长期影响尚不明确,国内企业仍要坚持高质量创新,在全球化倒退的大环境下赢得竞争优势。


图片


下午会议围绕医疗器械相关议题展开,碧迪医疗大中华区副总裁李平主持。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执行院长、长聘教授王广志围绕《创新医疗器械转化应用与政策解读》展开讨论。他表示,当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势头迅猛,扶持政策不断出台。特别是,智能化诊疗器械迅速增长,成为最受关注的高端装备,王广志向现场观众讲解创新医疗器械申报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并详细解读了扶持政策,帮助现场企业负责人高效申报并加速产品落地。

碧迪医疗副总裁李雪围绕《当前形势下对医疗器械发展的思考》主题展开讨论。她介绍,中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正逐步迈向国际化新阶段。但与此同时,带量采购扩面加速。结合当前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化的大背景,她提出,只有真正打通“注册-准入-支付”的闭环,加速本土化进程,才能让患者切实享受医疗科技带来的获益,最大化创新产品的价值。

元明资本创始合伙人、迈胜医疗集团董事长田源围绕《颠覆性技术是高端医疗器械发展的方向》主题进行分享。他从实际案例出发,通过对迈胜质子治疗方案发展进程及当下成果的讲解,分析当前我国高端医疗器械的发展现状。他呼吁科学家、临床医生和工程师应建立协同沟通机制,形成“三位一体”的结合,推动我国自研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

数字医学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顾忠泽围绕《人体器官芯片制造与测量》向现场观众进行讲解。他表示,人体器官芯片作为一个中美齐头并进的前沿领域,目前在我国已获得诸多创新进展。顾主任举例介绍了当前我国人体器官芯片的研究进展及成果转化案例,以及基于自主可控算力网络平台支撑的人体器官芯片大模型。他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大模型在有效提升药效预测精度、发现非肺癌药物新适应症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未来在更多领域应用的可能。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高级总监王家寅作《国产手术机器人底层技术与产业化突破历程》报告。王家寅介绍了国际与我国手术机器人发展及产业现状,他表示,“技术攻关,底层技术自主可控”是国产手术机器人产业突破的核心基础。围绕机器人核心技术中轻量化医用机械臂、高性能伺服驱动器、高速响应控制算法、高清图像算法等方向,王家寅详细举例了当前我国自主底层技术替代升级的技术手段及实施案例,并展示了多种手术机器人的独创设计。

主题讨论环节在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的主持下,由四川大学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张凯、上海交通大学Med-X研究院副院长顾力栩、上海理工大学健康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宋成利、德诺资本高级合伙人林云峰、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临床注册高级总监宋宇文,围绕“新技术与医疗器械的交叉融合”进行讨论。

在当前不确定的国际形势背景下,嘉宾们认为,应加强高校与产业界的关联、加速成果转化,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抵御外部风险。“最有效的办法是主动出击,而不是被动地收缩和防守,因为这解决不了问题”。医疗器械企业应提前布局,在寻找产业端、产品端可替代的供应方案并考虑产品合规性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除此之外,讨论嘉宾认为,我国当前仍存在交叉型人才短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执法力度薄弱等堵点,期待在产业同仁共同努力下,构建创新生态,驱动破局突围。


图片


大会路演专场于当日下午同期举行,8名报告人携优质项目亮相。元禾原点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赵群、祥峰投资合伙人袁建伟、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伙人李江峰作为点评嘉宾出席,为路演企业带来专业意见。

现场路演项目2025

项目1

博安生物高潜力ADC及双抗管线介绍

山东博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药发现研究部高级总监 宋德勇

项目2

创新型吸入粉雾剂的研究与开发

杭州畅溪制药有限公司创始人 陈东浩

项目3

新型口服肠道吸收蛋白酶新药

通络酶生物科技创始人 施忠辉

项目4

有效治疗渐冻症的肠溶胶囊产品的开发

DPL药物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CSO 陆岩松

项目5

Jak/ROCK双靶点抑制剂PG-018:免疫性肾病治疗新机制

北京普祺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SO&SMO 杜云龙

项目6

mRNA个性化肿瘤新抗原疗法

新颐制药(杭州)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创始人&COO 梅佳军

项目7

人类胰岛的再生和移植

杭州瑞普晨创科技有限公司质量注册负责人 陈孝明

项目8

生物相分离在靶点新组合探索及双特异性抗体开发中的应用

佰飞思(杭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 孙浩


您可能感兴趣
定档7·27,“2025抗肿瘤药物创新研发大会”即将举办
定档7·27,“2025抗肿瘤药物创新研发大会”即将举办
其他会议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2025-06-26 215
破局突围,共助产业升级|2025医药创新政策论坛在沪召开
破局突围,共助产业升级|2025医药创新政策论坛在沪召开
其他会议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 2025-05-27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