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出《关于通报2022、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的函》,通过2022/2023年两年的各项绩效指标对比,可以反应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的运行情况。
先看样本量。
据国家卫健委通报显示,2023年度,全国共3607家二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参加绩效监测。其中,综合医院2976家,专科医院631家(见图1)。与2022年相比,新增医院100家,因合并、降级、升级、撤销等原因退出监测的医院126家。
2022年度,全国共3633家二级公立医院(不含中医)参加绩效监测。其中,综合医院2988家,专科医院645家(见图1),实现二级公立医院全覆盖。与2021年度相比,新增医院97家,因合并、升/降级、撤销等原因退出监测的医院共169家。
超过3600家公立二级医院参与绩效监测,基本覆盖了全国的公立二级医院。
国采中选药品在二级公立医院使用占比高达75.5%
《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显示: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标药品金额占比和完成比例分别为75.5%、93.3%,较2022年分别增长25.5、1.7个百分点。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集采药品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医药云端工作室点苍鹤认为,二级公立医院国采中选药品金额占比75.5%,这一数据反反映了集采药品在临床用药的覆盖率呈压倒性的局面,这还仅仅是国采的数据,如果算是省级、省际集采联盟,估计这一占比还要大大提升。
此外,二级公立医院国采药品完成比例为93.3%,说明还有一些集采品种未完成采购任务,从各省通报的集采执行情况来看,大概率是第六批胰岛素集采专项---在某些地方,胰岛素集采执行情况并不乐观。
注意,上述数据是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的集采执行情况,而2024年底各省集采品种累计已经达到或超过500个,2025年各省集采药品数量累计将要达到700个以上。因此,如果这一趋势继续的话,接下来,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的用药恐怕都将完全或接近完全使用集采品种。
在这样的背景趋势下,点苍鹤建议广大药企对于集采,“应跟尽跟”,不然,临床用药几乎没有非集采品种的机会了!
再来看看基药的使用情况。
《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显示:
2023年全国二级公立医院基本药物采购品种数占比52.6%,较2022年增长0.4个百分点;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处方使用占比(56.0%)和住院患者基本药物使用占比(60.5%),分别较2022年增长0.6、2.4个百分点(见图3)。
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基药在二级公立医院的品种数占比和处方使用占比均超过50%以上,特别是住院患者基药使用占比更是超过60%。但从国家基药配备“986”要求看,二级医院需要配备不少于80%的基药品种,与国家要求相比还是有不少距离。
最后,我们来看二级公立医院总体收入结构。
药品占比不断下滑,医疗服务收入持续上升
《2023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显示,2023年公立医院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2023年二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检查检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32.0%,较2022年增长1.0个百分点,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收入占比均较2022年呈下降趋势(见图2)。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23.1%,较2022年下降4.7个百分点。
上图数据显示,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30.7%到2023年持续上升到32%,而药品从2021年占比29%、2022年的28.9%,2023年持续下降到28.3%,可以看到药品在二级公立医院占比不断下滑的趋势,与集采品种使用占较大比例的数据,量相对照,不难发现,公立医院的用药总体盘子不断在缩水的同时,高价药品的空间也逐渐被挤压。这一趋势,从高值耗材、卫生材料的数据变化中亦可证明。不过,检查检验的收入占比变化不大,反而上升趋势。
此外,从《2022年度全国二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分析情况通报》可看出2023年未披露的其他数据。
2022年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分别为27.8%、1.0%。
在医疗收入结构方面,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31.0%,较2021年提升0.3个百分点;卫生材料收入和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为9.2%和28.9%,较2021年分别降低0.7个、0.1个百分点;检查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略有上升。其中,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为27.8%、1.0%,较2021年分别下降2.7个和0.1个百分点(见图7)。
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占比、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分别为27.8%、1.0%。重点监控高值耗材收入占比,从2019年的31.4%,2022年下降到27.8%;而重点监控药品收入占比,更是从2019年的5.6%,持续下降:2020年为2.1%、2021年为1.1%、2022年为1%,这些重点监控药品当年可都是大品种,销量顶峰时后高达500亿,如今算是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