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常山药业近期股价持续飙升,2025年6月9日单日涨幅达20%,收于52.09元/股,总市值逼近500亿元,创历史新高,不到两年已翻了10倍。
这一表现与其基本面形成显著反差,以下从多角度分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
一、股价表现与市场热度
短期爆发力
单月涨超150%:2025年5月6日至6月6日,股价从21元/股附近涨至52.09元/股,一个月内翻倍。
历史性涨幅:自2023年9月低点(4.30元)以来,累计涨幅超过1000%(十倍股),成为A股创新药板块涨幅第一的“妖股”。
资金推动特征明显
2025年6月6日龙虎榜显示,单日成交额达28.95亿元,换手率7.54%,游资和散户交易活跃,但机构资金呈净流出态势。
二、核心驱动因素:“减肥药”预期
公司股价暴涨的核心逻辑在于GLP-1类药物艾本那肽的想象空间:
糖尿病适应症临近上市:2024年4月,艾本那肽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NDA)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目前处于专业审评阶段。
减重适应症布局启动:2025年4月,减重适应症的临床试验申请获受理,但尚未开展相关临床研究。
技术优势:艾本那肽采用长效修饰技术,通过重组人血白蛋白结合延长药效,理论上具备每周注射一次的便利性。
尽管公司多次公告强调艾本那肽未开展减重临床试验,且尚无相关收入,但资金仍押注其未来在千亿级GLP-1减肥药市场的潜力。全球巨头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2023年销售额达209亿美元,进一步强化该预期。
三、基本面风险:业绩承压与财务恶化
与股价狂欢相反,公司基本面整体持续承压。
连续亏损与营收下滑
2023年巨亏12.4亿元,2024年再亏2.49亿元,两年累计亏损近15亿元。2025年一季度仅盈利378万元,营收同比下滑12.1%,主业肝素制剂受集采冲击未根本缓解。
债务与现金流危机
短期偿债压力巨大:截至2025年一季度,货币资金仅2.83亿元,短期债务高达21.05亿元,覆盖率仅0.13。
资产负债率攀升:从2022年的49.4%升至66.14%,财务杠杆风险加剧。
质押风险隐现
控股股东质押股份占比53.21%,若股价暴跌可能触发平仓线(预估5.75元),但目前股价较平仓线涨幅超650%,短期风险可控。
四、机构撤退与散户涌入
机构撤离:2022年末机构持股比例12.68%,2024年末降至5.83%;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从52.68%降至43.83%。
散户接盘:股东户数从2022年末的2.95万户增至2025年一季度的4.31万户,筹码分散化趋势明显。
五、未来展望:商业化决定成败
艾本那肽能否兑现预期,面临三重挑战:
审批与上市进度:糖尿病适应症审批结果将成短期催化剂,减重适应症需数年临床周期。
市场竞争:国内已有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GLP-1药物纳入医保,且长效制剂竞品众多。
利润分成限制:公司仅持有研发子公司常山凯捷健51%股权,未来收益分成有限。
六、横向对比:估值泡沫隐现
与同行甘李药业对比,常山药业的估值偏离度凸显:
总结:狂欢下的隐忧
常山药业的股价神话由 “减肥药预期”驱动,但基本面薄弱、债务高企、机构撤离等风险不容忽视。若艾本那肽商业化不及预期,股价回调压力巨大。投资者需警惕以下信号:
审评结果延期或适应症未获批;
2025年Q2营收未能扭转下滑趋势;
大股东质押比例进一步上升。
在创新药投资热潮中,理性甄别技术价值与市场泡沫,方能避免成为击鼓传花的最后一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