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寒寒寒!上半年 130 多家中国创新药公司完成新一轮融资,数量创近 10 年新低!
产业资讯 Insight数据库 2025-07-08 144

2025 年上半年已经结束。根据 Insight 数据库「新药投融资」模块,创新药融资的寒冬趋势仍在蔓延:上半年,全球共发生 635 起融资事件,数量为近五年中同期最少;其中,中国企业完成 134 起融资,数量亦创近 10 年同期新低

注:H1代表上半年,数据来源 Insight 数据库

行业寒冬下,资本的投资行为也变得更加谨慎和理性。本文将对上半年全球和国内的融资趋势做简单分析,看看哪些阶段的企业和技术赛道更容易获得投资机构的青睐。(扫描文末二维码即可下载 Insight 整理的上半年获融资的中国药企名单)

融资数量:美国第一,中国第二

2025 上半年,全球共计发生 635 起投融资事件,其中有约 83% 的融资披露了金额,融资规模总额达 755 亿美元。从获得融资企业所在地区来看:北美洲最多,有 326 起;其次是亚洲,有 169 起;欧洲排第 3,有 134 起。

从国家维度来看:美国企业数量遥遥领先,以 291 起的融资数量排名第 1;中国位居第 2,有 134 起;其它获得融资较多的国家还有加拿大、英国、瑞士、法国,分别有 35、30、20、19 起。

注:数据来源 Insight 数据库,统计日期 2025.1.1-2025.6.30

从轮次来看:IPO 之前的融资数量最多,有 402 起,披露的融资规模总额达 521 亿美元;IPO 轮融资有 16 起,披露的融资总额为 26 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数量最多,有 7 家;IPO 之后的融资事件有 218 起,类型包括增发、并购、战略投资等,披露的融资总额达 208 亿美元。

从技术赛道来看:小分子领域获得融资的企业最多,有 285 家;其次是抗体类药物(不含 ADC),有 141 家企业,其中单抗赛道企业有 123 家,双抗/多抗赛道有 45家;细胞疗法领域企业排名第 3,有 82 家。

注:数据来源 Insight 数据库,统计日期 2025.1.1-2025.6.30。同一企业有多个研究领域的,重复计数。

131 家中国公司获融资

披露总额约 294 亿元

上半年,中国药企完成了 134 起融资,涉及 131 家企业。其中,有约 69% 的融资事件披露了金额,融资规模总额为 41 亿美元(约 294 亿元)

从融资轮次来看:IPO 之前融资事件最多,有 123 起,披露的融资规模总额为 15 亿美元;成功 IPO 的企业有 7 家,上市地点主要为港交所,披露的融资规模总额为 17 亿美元;IPO 之后的融资事件有 16 起,主要以增发为主,披露的融资规模总额为 9 亿美元。

从技术赛道来看,小分子领域的融资企业数最多,有 53 家;其次是单抗领域,有 27 家企业;抗体融合蛋白排第 3,有 16 家企业;疫苗、ADC、双抗领域,各有 14 家企业。

注:数据来源 Insight 数据库,统计日期 2025.1.1-2025.6.30。同一企业有多个研究领域的,重复计数。

从投资机构来看,元生创投动作最活跃,上半年投资了 5 家国内企业,包括小路生物、浩博医药、予路乾行、达歌生物、欧科健。

其次多的是博远资本、启明创投、晶泰科技、汉康资本、龙磐资本,每家都投了 4 家企业。其中,博远资本投了思璞锐/靖因药业/大睿生物/欧科健,启明创投投了天辰生物/浩博医药/赜灵生物/阳光安津,晶泰科技投了新樾生物/默达生物/希格生科/或然生物,汉康资本投了思璞锐/浩博医药/靖因药业/高光制药,龙磐资本投了柏全生物/泽安生物医药/纽欧申医药/微知卓生物。

值得一提的是,有多家药企也参与投资了多个公司,例如:阿斯利康投了元思生肽、和铂医药;博瑞医药投资了极客基因;复星医药投了海量医药;恩华药业投了三晟医药;BioNTech 参与了映恩生物 IPO 基石轮投资;康方生物参与了药捷安康 IPO 基石轮投资。

2025上半年投资企业数 TOP 10 投资机构

图片来源:Insight 数据库

44 家国内公司单轮融资金额超 1 亿元

在披露融资金额的公司中,有 44 家超过 1 亿元,包括 30 起 IPO 前融资,6 起 IPO 轮融资,8 起 IPO 后融资。

在一级市场融资中,投资刚起步或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公司,往往风险更大。但上半年,还是有不少新锐凭借在技术和产品等方面的优势获得了早期融资(B 轮以前),其中有 10 家企业的单笔融资规模超过了 1 亿元,包括:

柏全生物,完成超 2 亿元 A 轮融资,该公司主要专注创新靶点抗肿瘤药研发,在研项目包括全球首个 CD3L1 免疫治疗靶点项目等;

思璞锐,完成超 2 亿元天使轮融资,该公司专注于创新型小分子抗肿瘤药物研发;

泽安生物医药,完成 4000 万美元 A+轮融资,该公司主要聚焦针对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新一代免疫疗法;

大睿生物,完成 2500 万美元 Pre-B 轮融资,该公司专注于研发针对代谢性疾病、减重等的 siRNA 药物;

愈方生物,完成超亿元 PreA 轮融资,该公司主要开发针对心血管、神经系统、肾脏等疾病的基因治疗药物;

珂阑医药,完成超亿元 A+轮融资,该公司深耕糖脂代谢领域,聚焦胆固醇代谢通路中成药性高的创新性靶点,以开发针对代谢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创新药;

凯米生物,完成超亿元 Pre-A 轮融资首关,该公司专注于开发肿瘤和病毒感染两大疾病领域的创新免疫疗法;

星联肽生物,完成 1 亿元 Pre-A+轮融资,该公司主要聚焦于小型化偶联药物的研发,已有两款多肽偶联药物(PDC)产品进入临床;

阳光安津,完成超亿元 Pre-A 轮融资,该公司主要研发疼痛治疗创新药,尤其关注与机体疼痛感受高度相关的钠离子通道 Nav1.8 和 Nav1.7;

欧科健,完成超亿元 A 轮融资,该公司专注于研发治疗眼底常见疾病的大分子创新药物。

IPO 依然占了融资金额的大头。上半年,共计有 7 家国内药企完成 IPO,其中有 5 家在港交所上市。这 7 家企业分别为:

亚盛医药, 1 月 24 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募资总额约 1.26 亿美元,成为了首家在美股双重上市的港股 18A 企业,也是 2025 年美股上市的首家生物医药公司;

维昇药业,3 月 21 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募资总额约为 7.83 亿港元;

映恩生物,4 月 15 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募资总额约为 2.11 亿美元;

恒瑞医药,5 月 23 日成功登录港交所,成为「A+H」两地上市的药企,募资总额约为 98.9 亿港元;

派格生物,5 月 27 日成功登录港交所,募资总额约为 3 亿港元;

药捷安康,6 月 23 日成功登录港交所,募资总额约为 2 亿港元;

广州医药,5 月 20 日成功在新三板挂牌,具体募资金额未披露。

小结

总体来看,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创新药一级市场的融资情况都不容乐观,如何生存下去依然是摆在很多 Biotech 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国内,将产品或技术对外授权,已成为越来越多创新药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方式。Insight 数据库显示,上半年中国企业达成的跨境 license out 产品或技术合作高达 75 项。

今年比较重要的一个利好是,沉寂已久的 IPO 投融资通道在逐步放开。2025 年以来,已有 20 多家国内药企在港交所递交 IPO 申请,单单在 6 月份递表的就有 11 家;上交所也在日前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并公示了首家过会企业。这预示着创新药一级投融资市场或将迎来转机,逐步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