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AI设计的国产小分子GLP-1,给礼来上了压力
产业资讯 医药投资部落 2025-07-09 149

现有GLP-1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多为注射剂型,尽管成功的长效化剂型开发,已实现每周一次甚至每月一次的注射频率,但全球真实世界研究显示:因恐针、疼痛或操作不便等各种原因,仅约50%患者能坚持注射治疗1年以上,2年持续使用率降至约30%。

鉴于上述原因,对于口服剂型的小分子GLP-1药物的开发,是近年来全球医药行业竞逐的一个热点方向。

2025年6月19日,杭州,一家专注于使用人工智能驱动新药研发的公司「德睿智药」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GLP-1RA新药MDR-001片,在治疗肥胖或超重适应症的多中心24周IIb期临床试验中,成功达到临床终点

研究结果表明,肥胖或超重受试者在接受MDR-001片治疗24周时,给药组减重高达10.3%,安慰剂组减重为2.5%(P<0.00001),经安慰剂调整后的平均减重范围为-7.1%至-7.8%,且安全性、耐受性优异。

口服MDR-001片各剂量组体重较基线降低-8.2%至-10.3%,绝对减重7.4至9.2kg,而安慰剂组仅为2.4kg(P<0.00001);高达70.9%至85.4%的受试者减重≥5%,34.5%至48.1%受试者减重≥10%。

同时,MDR-001在改善多个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相关参数方面表现出色,包括腰围、血脂、血压等指标,有望为患者带来全面的临床获益。

就在此前不久的2025年4月,全球医药巨头礼来,也宣布其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Orforglipron治疗二型糖尿病三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

作为这项临床试验的关键次要终点,orforglipron最高剂量组的入组患者,在第40周时,实现平均体重减轻7.3kg(7.9%)。

从入组患者的基线体重而言,礼来的这个三期临床试验,入组患者基准体重为90.2公斤,而德睿智药的二期临床试验,入组患者基准体重为90.1公斤,二者极为接近,因此具备非头对头比较的意义。德睿智药的MDR-001片治疗24周时,患者的减重比例就达到了10.3%,超过了礼来orforglipron治疗40周时的7.9%。在2023年,礼来曾经公布过orforglipron的二期临床试验数据,其最高剂量组的减重幅度达到了12.6%,但是该二期临床试验的入组患者的基准体重,达到了108.7公斤,显著超过了德睿智药此次二期临床试验的入组患者90.1公斤的基准体重。除了减重效果之外,优异的安全性是德睿智药MDR-001片所体现的另一个显著优势。事实上,在小分子GLP-1领域,安全性可能是比减重效果更让大家关注的一个核心指标。由于安全性而导致的小分子GLP-1药物研发失败,曾经让不少跨国药企损失惨重。

最突出的案例,就是辉瑞公司两款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的研发失败。

2023年6月,因转氨酶升高问题,辉瑞医药的Lotiglipron被终止研发。

2023年12月,辉瑞医药的另一款小分子GLP-1药物Danuglipron,其每日两次服用的制剂,因耐受性问题被终止研发。

数据显示,这款药物的临床试验中,高达73%的患者出现恶心,47%出现呕吐,25%出现腹泻,停药率超过50%。

在2025年4月,Danuglipron每日一次的缓释制剂,因潜在肝损伤风险,也被终止研发。原因是有一名无症状参与者出现了潜在的药物诱导性肝损伤。

相比之下,德睿智药MDR-001片,目前读出的安全性数据,堪称优异。

试验期间,MDR-001片没有出现药物治疗相关严重不良事件(SAE)。各治疗组主要不良事件为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和腹泻,多为轻中度且集中发生在滴定期前6周内, 中位恢复时间约为1-5天。

同时,受试者整体肝脏方面安全性表现良好,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给药组纳入了约20%既往病史肝功能异常和转氨酶升高的受试者,各组未观察到转氨酶升高的趋势,且相比安慰剂组,MDR-001治疗组的转氨酶较基线均有明显降低。

整个MDR-001片的二期临床试验,仅有2例(0.8%)因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终止治疗。

相比之下,礼来的Danuglipron,其最新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由于不良事件导致的总体治疗中断率分别为:3mg组6%,12mg组4%,36mg组8%。

目前,MDR-001片需要每日服用2次,相比于Danuglipron每日服用一次,这是一个小小的劣势。

据悉,德睿智药正在积极推进MDR-001片3期临床试验的准备,并在探索每日一次的给药方案中取得积极进展。


您可能感兴趣
一个“典型”Newco公司的一生!
一个“典型”Newco公司的一生!
产业资讯 胖猫的生命科学札记 2025-07-16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