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潮起的背后,是跨国药企面对专利悬崖的集体焦虑与求生本能。
跨国药企正以或巨额或频繁的收购,抵御专利危机。
7月9日,默沙东宣布以100亿美元全现金收购英国生物技术公司Verona Pharma,将其已经在美国获批一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创新药物Ohtuvayre纳入其心肺疾病管线。
这起年度第二大医药并购案(仅次于强生2025年1月146亿美元收购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研发企业Intra-Cellular Therapies),再度印证制药巨头的并购狂潮。
“扫货”的热度持续蔓延:7月10日,艾伯维与Ichnos Glenmark Innovation(IGI)的全资子公司IGI Therapeutics SA达成独家许可协议,斥资7亿美元首付款(潜在总里程碑19.25亿美元)获得同类首创的三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ISB 2001在北美、欧洲、日本和大中华区的独家权利。该药物同时靶向BCMA、CD38、CD3,目前正处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I期临床研究。此举距离艾伯维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布局体内CAR-T疗法技术仅一月之遥。
当Keytruda、Humira等“药王”专利陆续到期,巨头们正通过一场场豪赌争夺未来生存的门票。
- 01 -
专利悬崖的阴影:药王帝国的生存危机
2028年,这个年份已成为悬在默沙东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药王”PD-1抑制剂Keytruda以及重磅HPV疫苗Gardasil/Gardasil9的关键专利将在这一年到期。
作为全球最畅销药物,Keytruda在2024年为默沙东创造了295亿美元的销售额,占默沙东总收入的46%。Gardasil/Gardasil9则在2024年贡献了86亿美元的销售额。
专利悬崖的威胁不仅在于市场份额流失。分析师预测,Keytruda专利失效后,默沙东年收入“可能缩水三分之一以上”。
艾伯维的遭遇更具警示意义。其“药王”Humira(修美乐)在2023年专利到期后,遭遇数十款生物类似药围剿,当年销售额暴跌32%;然后2024年继续暴跌了38%。2022年超210亿美元的营收,2年内滑落至90亿美元。
专利悬崖从来不是理论风险,而是残酷现实。
行业数据显示,2023-2028年全球制药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专利悬崖风险敞口。仅未来三年,全球十大药企中默沙东、强生、辉瑞、百时美施贵宝、诺华等多家将失去核心产品的市场独占权。创新药的生命周期被压缩,而研发成本却在飙升——开发一款新药的平均成本已突破20亿美元。
面对这场生存危机,默沙东CEO Robert M. Davis直言不讳:“此次收购(Verona Pharma)体现了我们为患者提供创新疗法的承诺,以及执行以科学为本、价值驱动的业务发展战略的能力。Ohtuvayre将完善并拓展我们在心肺疾病领域的产品管线与治疗组合,同时为股东创造近期和长期增长价值。”
而这段话背后,是巨头们共同的焦虑与求生欲。
- 02 -
并购狂潮:默沙东的百亿美元赌注
默沙东的并购版图近年急剧扩张。自2021年Robert M. Davis接任CEO以来,公司已投入超过300亿美元进行战略收购:
2021年9月:110亿美元收购Acceleron Pharma,强化肺动脉高压管线。
2023年4月:108亿美元收购Prometheus Biosciences,布局自身免疫疾病。
2023年5月:30亿美元收购EyeBio,重返眼科领域。
2024年8月:7亿美元预付款(总里程碑款13亿美元)获得CD3/CD19双抗CN201全球权益。
2025年7月:100亿美元收购Verona Pharma,抢占呼吸赛道。
最新这笔Verona收购凸显了其战略转变:从早期管线转向已上市产品。Ohtuvayre作为2024年6月获批的COPD药物,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已达7130万美元,季度环比增长95%。分析师预测其年销售峰值有望突破34亿甚至40亿美元。
呼吸系统领域成为默沙东的押注重点并非偶然。全球COPD患者约3.9亿人,中国患者超1亿,该疾病是全球第四大死因。而默沙东近期获批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Enflonsia与Ohtuvayre可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呼吸疾病产品矩阵。
“Ohtuvayre将直接贡献收入”,BMO资本市场分析师在报告中强调。对默沙东而言,这是一款能在Keytruda专利到期前迅速提供现金流缓冲的“即战力”。
- 03 -
巨头竞速:艾伯维们的防御性并购
默沙东并非孤例。
艾伯维在Humira专利悬崖冲击下,近期以21亿美元收购Capstan Therapeutics,核心目标是获得其tLNP平台技术和体内CAR-T疗法CPTX2309。该技术可通过RNA递送在体内重编程T细胞,突破传统CAR-T疗法需体外细胞改造的限制。
以7亿美元首付款拿下的ISB 2001,不仅是全球首款靶向CD38×BCMA×CD3的三特异性T细胞接合剂(TriTE),还是IGI Therapeutics基于其专有的BEAT蛋白平台开发的。
从这两项并购/合作授权来看,艾伯维的逻辑同样清晰:通过技术平台型收购开拓下一代疗法。tLNP平台不仅服务于CAR-T,还可应用于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为后Humira时代储备更多技术选项;BEAT蛋白平台则突破传统双抗生产瓶颈,提升药物稳定性和疗效。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制药并购总额已突破800亿美元,同比增速超40%。这些交易呈现三大特征:
聚焦后期或已上市产品:如Ohtuvayre上市仅一年即被收购,溢价达23.2%。
押注特定赛道:呼吸、自免、神经科学成热门领域。
含有技术平台附加价值的交易增加:如艾伯维收购Capstan的tLNP平台。
这种“防御性并购”已成为行业共识。当创新速度赶不上专利到期速度,收购便是最快捷的补缺手段。
当然,当交易完成,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如何让这些天价购得的管线,真正成长为下一代“药王”?这场关乎生死的豪赌,胜负仍在未定之天。
- 04 -
后记:中国将迎License-out风潮在即?
默沙东的百亿并购立即引发资本市场震动。
消息公布后,Verona股价飙升21%,而专注于呼吸领域的中国Biotech公司股价也纷纷异动。
并购潮让Biotech的价值重估再次活跃起来:当默沙东在伦敦签下那张百亿美元支票时,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已开始寻找下一个潜在目标。呼吸疾病、神经科学、基因治疗——这些赛道的Biotech公司估值正水涨船高。
国产企业中,具有相关产线的恒瑞医药、中国生物制药、海思科等的估值被带飞。
2021年以2.19亿美元获得Ohtuvayre大中华区权利优锐医药也成为更具体的赢家之一。优锐医药已在中国完成Ohtuvayre的III期临床试验ENHANCE-CHINA,计划“2025年下半年提交新药申请”。
艾伯维7亿美元的首付款也让行业关于多抗的审视与价值估量迅速上升。
中国license-out或将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