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业内消息,近期多家医院收到赛诺菲公司的正式通知:新型降脂药波立达(Alirocumab)将停止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并逐步退出中国市场,落款时间显示为2025年7月。
通知函中隐约透露了波立达退出中国市场的原因,一方面是在2025年《中国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中,更多国产PCSK9抑制剂被纳入了胆固醇管理的医保报销治疗方案,使市场更为多元化。
另一方面,受到全球原料供应形势紧张的影响,波立达在中国市场也正面临供应方面的挑战。
基于这些因素,赛诺菲正在优化心血管市场的策略和心血管管线。例如,公司收购了箕星在大中华区独家开发及商业化aficamten的权益,该药物用于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H)。
资料显示,2024年12月,赛诺菲收购箕星药业在大中华区独家开发及商业化aficamten的权益,交易于年内完成。
Aficamten是新一代选择性小分子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靶向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通过减少心肌肌球蛋白横桥活化降低心肌收缩力,缓解梗阻症状。其获中美药监机构突破性疗法认定,2024年10月中国提交上市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美国上市申请也已获受理,预计2025年9月获批。
其关键III期试验显示,该药可改善患者运动能力、缓解症状,同时改善心脏结构与功能,抑制疾病进展。
对赛诺菲而言,此举填补了波立达退出后的心血管管线缺口,聚焦OHCM这一未被满足的治疗领域,契合其向高潜力创新药倾斜的战略;对患者而言,aficamten若上市,将为OHCM治疗提供新选择,有望改善生活质量。
赛诺菲表示,公司将充分调动资源加速aficamten的商业化上市,同时停止波立达在中国的推广,波立达在中国将出现供应短缺的情况。并且,将持续与医疗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紧密沟通,尽一切可能把对患者的影响降到最低。
值得关注的是,该消息与2024年12月赛诺菲中国一则内部消息呼应——其普药事业部心血管和糖尿病两大部门架构调整裁员,最后工作日定在2025年1月31日。
心血管部门停止推广波立达和旨立达,其中旨立达转交上药推广,而波立达则面临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的命运。
2025年年初的公司会议上,这一决定被正式确认。此后,全国各地的医院药房开始经历变化——波立达库存逐渐减少,直至大部分医院无药可供。近期,多家医院收到赛诺菲的正式告知函:停止波立达在中国的推广,该药物在中国将出现供应短缺。
波立达(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是一种PCSK9抑制剂类新型降脂药物,由法国赛诺菲公司生产。它主要用于心血管事件预防、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包括杂合子型家族性和非家族性)和混合型血脂异常。
波立达的研发背景是基于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的作用机制,这是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IgG1同种型),作用靶点为PCSK9。该药物于2015年7月获得美国FDA的批准,成为全球首个上市的PCSK9抑制剂。在中国,波立达于2019年12月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并在2020年4月19日宣布在中国上市。
波立达(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于2021年被纳入医保,2022年1月1日全国各地已陆续执行新版医保报销政策。波立达在医保谈判后的价格出现了显著下降。波立达刚上市时的价格约为1982元/支,而在2021年通过医保谈判进入国家医保后,价格降至306元/支,且享受医保乙类报销比例。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国内共有7款PCSK9产品获批上市。3款来自外资企业,分别是安进的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瑞百安)、赛诺菲的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波立达)、诺华的英克司兰钠(商品名:乐可为)。这当中,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属于PCSK9单克隆抗体,通过直接结合PCSK9蛋白发挥作用;英克司兰钠属于小干扰RNA(siRNA),通过抑制肝脏中PCSK9的合成发挥作用。
4款来自内资企业,分别是信达生物的托莱西单抗(商品名:信必乐)、康融东方(广东)医药(康方生物子公司)的伊努西单抗(商品名:伊喜宁)、君实生物的昂戈瑞西单抗(商品名:君适达)、广东恒瑞医药的瑞卡西单抗(商品名:艾心安)。
其中,安进的依洛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瑞百安)、赛诺菲的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波立达)、以及信达生物的托莱西单抗注射液(商品名:信必乐)等已经纳入国家医保目录。
据了解,瑞百安于2021年被纳入医保目录。医保后价格约为283元/支,规格为1ml:140mg,常见包装规格1ml:140mg×2支的一盒价格约为566元;信达生物的信必乐于2024年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并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医保支付标准为每支不超过300元,以每6周600mg的治疗方案为例,年费用约3000元,根据不同地区医保政策,报销后患者自付费用会更低。
赛诺菲波立达退出中国市场,是供应问题、政策环境、市场竞争和专利周期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收购箕星在大中华区关于aficamten的权益,则是赛诺菲在战略调整中的一次积极布局。这一系列事件不仅反映了外资药企在华面临的“创新药性价比”挑战,也揭示了中国医药市场“以患者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转型趋势。
附网传赛诺菲关于波立达(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的告知函
图片来源:罗湿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