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公告:坚持“稳临床、保质量、防围标、反内卷”的原则,会同相关部门优化完善集采措施,指导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积极推进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
对此,国家医保局提示各企业做好自身成本收益核算,科学研判市场竞争格局,坚持理性报价、诚信经营,共同抵制围标、串标等不法行为,共创行业良性生态。
据悉,7月16日至31日,药品联采办已组织开展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根据药品联采办统计,共480家企业提交了相关药品的资料信息,这些企业将作为医疗机构填报需求量的选择范围。55个拟采购品种中,平均每个品种有15家企业,有3个品种的企业超过40家,企业数最多的达45家。
注:本次集采以参比制剂、通过一致性评价的通用名药品企业数合计达到7家作为竞争格局条件,上图企业数量为已提交资料的企业。
接下来,药品联采办将按程序起草发布采购标书,并进一步核查申报投标企业的资质及企业间关联关系。
在今年7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强调,集采是治理价格虚高的有效途径,推动了行业秩序逐步规范,降低了群众用药负担,促进群众用药质量和可及性的整体提升。
对于近期正式启动的第11次集采,医保局表示,在中选规则方面,优化了价差计算的“锚点”,不再以简单的最低价作为参考,同时报价最低企业要公开说明报价的合理性,并承诺不低于成本报价。
在质量保证方面,要求投标药品的生产线两年内不存在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形,药监部门对集采中选企业检查和产品抽检两个“全覆盖”,这方面的要求比以往更高。
此外,医保局表示,“十四五”期间,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医保各项改革持续赋能医疗机构和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运行。
可见,除了药品外,医用耗材也有望“反内卷”。在规则优化下,医用耗材价格竞争趋缓,集采影响将逐步出清。高值耗材、体外诊断等领域可能迎来利好。
华金证券分析师认为,国家集采政策有望从药品拓展到器械领域。此前受集采限制的高值耗材、体外诊断等板块有望迎来政策边际优化带来的业绩反转。高值耗材板块,随着集采逐步到尾声,板块有望迎来稳步上涨。体外诊断板块,受集采政策优化影响,入院价格压力有望缓和,板块有望走出阶段性底部。
2018年以来,国家层面已经开展了10批药品集采,覆盖了435种药品。我们看到,通过不断地优化、完善集采,中国医疗医药行业生态也得到了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