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5年,“反内卷”成为各行各业的重要关键词之一。
事实上,对于中国创新药行业而言,反内卷尤为必要,在过去的若干年以来,行业整体深受内卷之苦。
内卷的本质,是无效的过度竞争,体现在创新药行业的具象化案例,就是对于雷同管线的远超正常限度的重复建设。
2025年8月14日,科创板上市药企海创药业的一则公告,吹响了创新药研发反内卷的号角。
当天,海创药业宣布:拟暂停募投项目“创新药研发项目”HP501子项目后续的研发推进。
HP501是海创药业自主研发的一款小分子化学创新药,为尿酸盐阴离子转运体1(Urate Anion Transporter 1,URAT1)抑制剂。
根据公开信息,截至今年的6月30日,这个项目项目累计已经投入募集资金8111.25万元。
投入8000多万的在研管线,说不要就不要了。
对此,海创药业给出的原因解释是:
当前国内已有药企针对URAT1靶点的产品获批上市,并有多项围绕该靶点的III期临床研究正在进行中,故公司预计未来URAT1靶点领域竞争较为激烈。
为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以商业化原则为导向,经公司审慎评估,拟调整募投项目子项目的投入,不再将募集资金投入至HP501项目中。
对于海创药业给出的这个理由,只能说是人间清醒。
在高尿酸血症治疗药物的研发领域,URAT1作为肾脏中尿酸重吸收的关键转运蛋白,在体内尿酸稳态调控中扮演核心角色,因此也是近年来全球高尿酸治疗领域最热门的靶点之一。
高尿酸治疗药物的市场,确实是极其庞大的。
弗若斯特沙利文研究显示,2020年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约9.3亿,痛风患者达2.2亿。
《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指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总体水平为13.3%,患病人群规模约1.77亿。
但是这个领域的在研药物的竞争也是极其激烈的。
根据相关研报信息,全球22款在研URAT1抑制剂中,15款由中国药企主导,赛道已经明显呈现拥挤的态势。
其中,由日本药企卫材研发的全球首个新一代URAT1特异性抑制剂多替诺雷(Dotinurad),已经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多个国家获批上市。
此外,恒瑞医药的Ruzinurad(SHR4640)是在研管线里临床进度最快的URAT1抑制剂。
2025年1月,恒瑞医药的SHR4640的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受理,有望成为首个国产高选择性URAT1靶向药物。
除此以外,国内处于临床II/III期的同靶点药物,还包括璎黎药业的YL-90148、一品红/Arthrosi的AR882、康哲药业的ABP-671、信诺维的 XNW3009,以及此次海创药业暂停研发的HP501,等等。
至于处于I/II期的管线,那就更多了。
未来2~3年以内,随着在研管线的陆续上市,这个领域的销售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以预见的。
众多中小创新药企业,要和跨国药企和恒瑞这样的本土巨头去拼销售,又能有多少胜算?
海创药业的及时止损离场,应该说是明智之举。
因为虽然说是“暂停”,但是海创药业同时表示“不再将募集资金投入至 HP501 项目中”,剩余募集资金约1.22亿元,将继续投入到在研项目HP518和HP537中。
可以理解成,这其实就是终止研发。
海创药业的这一“壮举”,体现了创新药行业的成熟和进步。
曾经,中国药企立项开发一个管线,会习惯性地一条道走到黑,无论如何都要全力推进到新药上市阶段,现在能够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战略,该断则断,这无疑是行业理性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