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CAR-T、ADC、GLP-1 改写游戏规则,中国药企站上全球舞台中央
产业资讯 药视声 2025-08-19 21

CAR-T、ADC、GLP-1三剑客破局

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在芝加哥召开。

在“下一代生物药技术边界”圆桌讨论中,科济药业展示了靶向Claudin18.2的CAR-T疗法CT041在胃癌/胃食管结合部癌(G/GEJC)领域的II期临床数据;

阿斯利康公布了靶向TROP2 ADC药物Datopotamab Deruxtecan(Dato-DXd)联合Keytruda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TROPION-Lung01研究数据,显示联合组中位PFS较化疗延长5.2个月;

诺和诺德则在代谢疾病专场披露了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2.4mg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炎(NASH)的III期ESSENCE研究第一部分结果,显示肝纤维化改善率及脂肪性肝炎缓解率均显著优于安慰剂。

这三个场景共同印证了CAR-T、ADC、GLP-1三大技术赛道正重塑产业格局,中国创新药企首次以“并列者”身份参与全球规则制定。

中国方案改写竞争规则

实体瘤治疗领域正经历从“冷肿瘤”到“热靶点”的技术革命。

传统CAR-T疗法在血液瘤中依赖CD19、BCMA等高表达靶点,但实体瘤因肿瘤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靶点异质性等问题长期被视为“禁区”。

2025年,这一局面被两项关键技术突破打破。

其一为双靶点设计,科济药业CT041(GPC3/Claudin18.2双靶点CAR-T)在肝癌II期试验中,将肿瘤逃逸率从38%降至12%,ORR达42.7%,其“装甲CAR”结构通过IL-12激活M1型巨噬细胞增强疗效。

其二为局部缓释技术,传奇生物LB2101(Claudin18.2靶向CAR-T)采用MMP敏感型水凝胶缓释系统,在胃癌脑转移I/II期试验中使脑病灶缩小58%,中位PFS延长至5.6个月。

在另一关键领域,通用型CAR-T(UCAR-T)正通过技术革新大幅降低成本并推动规模化生产。

自体CAR-T因需个性化制备,高昂成本始终是其普及的最大障碍;而2025年,通用型CAR-T通过基因编辑敲除TCR/HLA基因实现“现货供应”,成本降至40-60万元/疗程,显著提升可及性。

中国药企在这一领域展现出技术突破能力,市场竞争格局亦被重塑——据行业分析机构预测,2025年上半年,全球CAR-T市场规模达127亿美元,其中中国药企贡献28%,首次超过欧洲。

诺华、BMS等传统巨头加速与Biotech合作,而传奇生物、科济药业等中国企业在实体瘤领域的领先性,使其在下一代CAR-T标准制定中拥有话语权。

技术迭代进入深水区

2025年,ADC技术通过连接子、毒素与靶点三大维度的突破,推动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跃升。

其一,连接子:精准释放与毒性控制。

第三代酶响应型连接子成为主流,例如荣昌生物RC88采用MMP-2敏感型设计,脱靶毒性较第二代降低60%。

其二,毒素:从杀伤到免疫激活,向“双功能协同”演进。

例如吉利德GS-9736(Trodelvy升级版)偶联CCL21趋化因子,但在三阴乳腺癌III期试验中,中位PFS为5.6个月,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密度提升2.1倍。

其三,靶点:多元化突破与临床前移。

Claudin18.2、TROP2等新靶点快速崛起。例如科伦博泰SKB315针对Claudin18.2阳性胃癌II期数据显示中位OS延长至11.8个月,对1+低表达患者ORR达22%。

万亿市场谁主沉浮

2025年,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通过适应症扩展与技术创新,推动代谢疾病管理进入全新时代。

其核心突破体现在两大维度:适应症突破上,从减重到多器官代谢调控。

GLP-1RA的代谢调控网络被深度解析,临床应用从肥胖/糖尿病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心血管疾病(CVD)及神经系统疾病延伸。

在NASH领域,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III期数据显示,52周治疗使48%患者实现NASH缓解,29%改善肝纤维化≥1期,同时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19%。

心血管领域,司美格鲁肽III期SELECT 2试验证实其使ASCVD患者MACE风险降低24%,成为首个被证实可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GLP-1RA。

更前沿的探索已聚焦阿尔茨海默病(AD),II期研究显示GLP-1RA通过调控脑内炎症与代谢通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技术革新上,从注射依赖到长效口服。

辉瑞口服小分子GLP-1RA danuglipron在III期试验中实现30周减重11.2%,胃肠道不良反应较注射剂降低35%。与此同时,AI驱动的超长效GLP-1设计取得突破,上海交大团队开发的D13肽半衰期达15.8小时,在肥胖小鼠模型中减重效果达16.5%。

这些进展推动GLP-1RA治疗窗口从短期干预转向慢性病全程管理,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30年突破1800亿美元。

技术融合与全球格局重塑的关键节点

2025年的三大技术赛道已不再是孤立发展:CAR-T与ADC的联合疗法、GLP-1与ADC的协同等交叉研究正在涌现。

站在产业周期的视角,2025年是生物医药“技术-商业-支付”三角平衡的关键年:一方面,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可及性提升;另一方面,全球医保体系正在重构商业逻辑。

未来,能够同时掌握“底层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商业落地”能力的企业,将成为下一轮产业变革的主导者。


您可能感兴趣
IPO扎堆,港股迎来Biotech黄金时代
IPO扎堆,港股迎来Biotech黄金时代
产业资讯 药研网 2025-08-19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