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的港股 IPO 市场正迎来一波前所未有的热潮。
据毕马威(KPMG)发布的《2025 年中国内地与香港 IPO 市场:2025 年中期回顾》报告,港股上半年新股集资募资1071亿元,在全球 IPO 排名中稳居第一,集资规模同比几乎翻七倍!
值得关注的是,主板在审上市申请数量达到创纪录的210宗,其中生物医药板块表现尤为亮眼,形成罕见“扎堆 IPO”现象。
图源:KPMG《2025中港IPO市场中期报告》| 后台留言‘2025港股IPO’,小编分享干货资料!
根据 Choice 数据,截至目前,今年已有 14 家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另有 36 家排队待发。这些企业构成了完整的行业梯队:既有恒瑞医药这样的行业巨头(其98.9亿港元的募资额创下近五年港股最大医药IPO纪录),也有药捷安康等专注于创新研发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首日股价暴涨78.7%)。
募资规模同样表现亮眼。整体来看,生物医药行业年内累计募资额已突破180亿港元,成为港股IPO市场的重要增长极。
数据由药研网团队整理,欢迎指正
从类型看,创新药企是绝对主力,研发方向集中在肿瘤免疫、新型疫苗、罕见病治疗等高技术壁垒领域。盈利方面,除恒瑞医药外,多数新上市公司尚未实现盈利,有些甚至尚无商业化产品,主要依靠募资支持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不过,市场青睐的企业通常拥有丰富研发管线并经过大量临床数据验证。以药捷安康为例,其在 6 月 23 日上市首日股价暴涨 78.7%,尽管目前仍无产品进入商业销售阶段,也显示出投资者对潜力药企的热情与信心。
药捷安康管线|图源:药捷安康招股书
随着银诺医药-B于8月15日成功挂牌,市场对生物医药板块的关注度再次升温——这波热潮还能持续多久?
从短期来看,市场情绪依然高涨。
普华永道对香港IPO市场保持乐观,预计这一势头将持续到2025年下半年。高盛在最新研报中也指出,相较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港股生物科技板块展现出更强的资金吸纳能力,体现出国际资本对香港市场的信心。
自 2018 年推出 18A 规则以来,港交所允许未盈利或无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完美契合创新药行业“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再加上 2024 年以来的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改革,上市周期缩短,融资效率显著提升。
2025年5月,港交所推出科技企业通道(TECH),为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上市前指导。允许以保密形式上市!港交所“科企专线”正式上线!与此同时,7 月出台的《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在研发投入、医保支持和临床应用等环节释放政策红利,为行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创新药大利好!医保局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展望下半年,港股生物医药 IPO 热度有望延续。在政策利好与跨境资金支持下,Biotech
进入加速期。尽管部分企业仍在“烧钱”,但市场愈发重视长期价值,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未来,随着更多创新药进入商业化阶段,港股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的关键资本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