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创新药贱卖,仿制药天价?
产业资讯 药视声 2025-09-06 82

近期,医药行业被两起BD交易消息点燃。

其一是复星医药以约1.56亿元获得AC-201分子在中国境内及港澳地区的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其二是南新制药拟以不超过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持有的

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I、II)及在研的III型产品资产组。

两笔交易的价格差直接拉满三倍,有人问:"创新药这么便宜?仿制药这么金贵?"

两笔交易情况

先说复星医药的交易。

据公告,其控股子公司复星医药产业获爱科诺授予(1)AC-201 分子、及(2)任何含有 AC-201 分子为活性成分的药物于许可区域及领域独占的研究、开发、生产、注册及商业化权利,支付首付款及里程碑款项不超过1.56亿元人民币,并基于销售额支付销售提成。

关键点有三个:一是该药物处于中国境内 II 期临床试验阶段;二是复星获得的是中国境内及港澳台地区的开发、生产及商业化权利,非全球权益;三是该药物针对的是免疫调节领域疾病。

再看南新制药的交易。据公告,公司拟不超过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持有的标的资产组。

关键点为:一是标的公司未来医药拥有已上市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Ⅱ)及在研的(Ⅲ)批文;二是5个品种属于营养支持类药物。

所以,两笔交易的底层资产完全不同——一个是"还在长个儿的创新药苗子",一个是"已经能下地干活的仿制药工具人"。

价格差异的本质,是市场对两类资产的风险评估和价值预期的彻底分化。

创新药VS仿制药

很多人觉得创新药贵是常识,但现实中II期创新药的估值往往低得惊人。

核心逻辑是:医药BD交易的定价,本质是对"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而创新药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仿制药的未来则相对确定。

据统计,全球创新药从临床前到上市的平均成功率仅约7.9%。而复星买的这款II期新药,最终能上市的概率约为4.48%。

更现实的是,即使过了II期,后续的开发成本也高得吓人。如果复星最终要推进这款药上市,至少还得再砸几亿元。

所以,1.56亿的首付款+里程碑,本质是"用一个相对低的价格,锁定未来可能的收益权"。如果药物最终成功上市,复星可以通过销售分成、海外授权等方式收回成本并盈利;如果失败,损失也仅限于前期投入。

再看南新收购的5个仿制药批文。这些品种的共同特点是:标的资产组包含已上市的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Ⅰ、Ⅱ)及在研的(Ⅲ)型产品。

为什么南新要花4.8亿买?

因为仿制药的确定性恰恰来自政策的可预测性。国家集采虽然压低了价格,但也淘汰了大量小厂,剩下的头部企业能通过"以量换价"保持稳定收入。

对比创新药从II期到上市的长周期,仿制药批文可以立即启动生产,现金流回正更快。

这种通过收购成熟批文规避集采风险,利用现有渠道快速变现,是南新应对核心产品衰退的战略选择。

隐藏的性价比密码

回到价格对比,复星医药以首付款6000万元,最高9600万元里程碑付款(其中有2000万会在生产技术转移后支付),获得AC-201的II期临床数据,相当于"用彩票的价格买一张可能中头奖的彩票"。

南新制药以4.8亿元收购未来医药的5个微量元素注射液批文,相当于"用装修的钱买一套能立刻收租的房子"。

所以说,创新药估值反映高风险高回报的期权属性,而仿制药交易本质是用确定性现金流置换研发不确定性。

两者共同体现医药行业"创新求变,仿制求稳"的估值分化趋势。

医药行业的生存法则变了

这两笔看似反常识的交易,其实折射出当前医药行业的生存法则。

过去几年,国内创新药行业经历了一轮"泡沫破裂"——大量企业扎堆PD-1、ADC等热门赛道,导致同质化竞争严重。

当前创新药投资更理性:不追求"全球新",而是聚焦中国未满足的临床需求。

集采常态化后,仿制药的"黄金时代"确实结束了,但并没有消失——能活下来的企业,要么有独家品种,要么有成本优势,要么有渠道壁垒。

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两笔交易的价格差合理吗?

答案是完全合理——因为它们对应的是两类完全不同的资产,承担的是不同维度的风险,追求的是不同阶段的收益。

对复星来说,1.56亿买II期新药,是在为未来的创新药管线播种;对南新来说,4.8亿买仿制药批文,是在为当前的基本盘加固。

这就像种地的农民,有人买种子,有人买化肥,看似干的活不一样,其实都是为了秋天的收成。

而医药行业的魅力,就在于它永远在风险和确定之间寻找平衡。

下次再看到类似的"价格差新闻",别急着下结论——先搞清楚:这到底是泡沫,还是清醒的商业判断?


您可能感兴趣
新锐!11亿美元融资,开发下一代肿瘤新药
新锐!11亿美元融资,开发下一代肿瘤新药
产业资讯 Medaverse 2025-09-08 96
股价大涨71%!融资84万美元,推进CAR-T临床试验
股价大涨71%!融资84万美元,推进CAR-T临床试验
产业资讯 细胞基因治疗前沿 2025-09-08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