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7月融资情况,8月中国医疗健康一级市场融资市场又上了一个台阶。
医药魔方InvestGo投融资数据库显示,8月共有159家投资机构在一级市场出手,总计完成72起融资事件,涉及融资总额达70.1亿元。
梳理后看,启明创投、IDG资本、元生创投、道远资本、高榕资本、和达投资、济峰资本、齐济投资等14家投资机构皆出手2次甚至更多。其中,启明创投以5次出手位列8月榜首。
而除了投资机构以来,8月份出手的CVC共有19家,其中还有5家科技企业,分别为美团、百度、联想、TCL和京东,它们的投资方向为AI医疗和康复机器人。同时,国资和企业方(CVC)数量占比为27%,相较于前两月都有所下滑。
另外,出手的机构中还涌现了华福证券、华西证券和山西证券3家券商面孔,它们的布局点则是抗体药物、CXO和康复训练软件。
从融资轮次来看,8月份的融资中,B轮及以前的融资事件数达51起,尤以A轮相关轮次最多,可见该月的投融资更集中于早期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该月融资超3亿元的融资项目里,创新药可谓一骑绝尘,共有锐正基因、海昶生物、明慧医药、赜灵生物、剂泰医药5家,医疗器械和AI领域只有智冉医疗一家。从融资次数来看,创新药领域本月共计有35起,医疗器械则为20起。
显然,相比今年上半年创新药和医疗器械势均力敌的态势,流向一级市场创新药的钱正在在增多,足见投资者对创新药的信心还在继续增强。
抗体、CXO受热捧
总体来看,8月创新药融资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抗体药物、CXO、核酸药物和疫苗。其中,抗体药物共有6个项目获得融资,CXO则为5个。
具体来看,抗体药物领域的信华生物和演生潮分别在A轮系列融资和Pre-A轮吸引了众多资金。
信华生物成立于2019年,基于自主研发的智能分子设计平台和“干湿结合”的研发模式,专注于开发针对实体瘤等疾病的新一代智能大分子药物。管线方面,其布局的TCE药物近年来正展露头角,是不少投资机构关注的重点领域。领投A+轮的杏泽资本和领投A轮的三一创新投资,便都表示出对该领域的关注和信心。
演生潮则创立于2022年,基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团队在体液免疫领域的原创性研究成果,针对全球首创靶点开发炎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药。此番融资里,它更是吸引了7家机构注资,是8月份的一大明星项目。
CXO领域里,科默医药和普瑞盛医药分别在B1轮和B+轮拿到了数千万元融资。科默医药是一家覆盖从产品立项直至商业化的全生命周期的CXO企业,此番由连云港市产业投资基金和老股东邦盛资本共同投资,资金主要创新业务发展和研发平台建设。
普瑞盛医药则是一家深耕临床研究服务22年的CRO,此番融资由泰鲲基金领投,多家知名机构共同参与。2025年,普瑞盛医药在迈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尤其是CGT与小核酸等前沿项目持续增长,国际多中心临床(MRCTs)布局不断深化,其拿下的数千万元融资也将被用于夯实公司CGT、数统优势业务体系。
资本重金押注全球新
CXO领域近期再添数笔融资,热度背后是中国创新药一级市场的整体回温。进入8月,多家机构已加快布局节奏——仅出手最为活跃的14家机构,便累计投资了17家企业,其中14家为创新药企。
从机构的投资轨迹来看,资金流向显著集中,有数家企业更是获得了机构的共同青睐。而透过这些项目不难发现,平台创新、拥有FIC/BIC和具备BD潜力的管线,以及拥有快速开发能力的企业,依旧契合资本的喜好。
好比出手最多的机构里,启明创投、高榕创投、济峰资本、齐济投资和五源资本都投向了赜灵生物。
这是一家以结构生物学与人工智能驱动的创新药物研发公司,通过将“结构生物学解析”“AI药物设计”与“类器官-PDX双轨验证”三大核心技术平台深度融合,赜灵生物成功构建了独特的“端到端”新药研发创新引擎,并由此自主研发了7款具有差异化和国际竞争力的全球权益产品,构建了覆盖多个重大疾病领域的管线,其中1个适应症进入关键性临床III期,5个适应症进入临床II期。
从专注的领域来看,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及神经系统疾病等皆是其发力的目标,而它开发的药物管线亦瞄准了FIC和BIC,例如其核心产品甲磺酸普依司他为全球首个单药用于复发/难治性淋巴瘤临床试验的高选择性HDAC抑制剂。
上文所述的演生潮,则吸引了启明创投、元生创投、水木清华资本和成都科创投等加注,仅在Pre-A轮就拿下数亿元。此番融资所得资金,演生潮将主要用于支持核心管线YSC001的临床开发、YSC002的临床前开发,同时也将加速国际化战略布局和与跨国药企的BD合作。
以YSC001为例,该分子通过靶向GPCR同时删除致病性T、B细胞亚群,有望实现精准治疗与安全性的结合,开创免疫重置的新途径。适应症方面,这一全新机制有望广泛用于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白癜风、类天疱疮、皮肌炎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YSC001计划于今年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而与演生潮的资金流向相似,推进管线开发、布局国际化皆是8月创新药融资的主要资金用途,处于中后期阶段的项目则还会将资金用于产品商业化,如完成1.3亿美元Pre-IPO融资的明慧医药、超3400万美元C轮融资的应世生物等。
前者就表示将资金重点用于临床项目的发展,重点包括PD-1/VEGF双特异性抗体MHB039A及其与抗体偶联药物(ADC)联用的治疗策略。同时支持明慧医药外用JAK抑制剂在中国的商业化上市;后者则已经递表港交所,核心管线FAK抑制剂预计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递交上市申请。
“硬科技”是主线,康复机器人吸金
8月份的医疗器械领域融资总计20起,尽管数量略少于创新药,但从各家机构的出手情况来看,医疗器械依旧算是稳定发挥。
该月里,高端设备、心血管耗材、内窥镜、再生材料、康复机器人和脑机接口是主要的吸金领域。“硬科技”仍是投资者进场的一大关键。而从融资金额来看,20起融资里有两笔过亿元的融资,分别是摩漾生物和普立蒙。
公开信息显示,摩漾生物此轮数亿元融资吸引了国内某知名头部基金、华盖资本、蓝驰创投等知名投资机构的加入。而这些机构押注的核心逻辑之一,是摩漾生物在再生生物材料领域的创新实力。
今年年初,摩漾生物自主研发的“注射用羟基磷酸钙微球面部填充剂”aphranel优法兰™正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注册,这是中国人自主研发一款高端注射用羟基磷酸钙微球面部填充剂。本轮融资后,摩漾生物也将加速推进优法兰™魔法CC针等核心产品的商业布局,助力研发创新、市场扩张和全球布局。
同样布局材料研发的普立蒙,则在C轮融资中拿下了近3亿元的资金。这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医用高分子材料和生物组织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
作为材料科学和临床医学交叉应用的平台型企业,普立蒙在过去数年时间里攻克了医用材料卡脖子难题,建立了可降解高分子原材料工程化制备、可降解医疗器械产品个性化加工两个关键的技术平台,实现材料—工艺—产品全流程自主掌握。截至目前,普立蒙已取得近30张NMPA注册证,其中三类注册证达到11张,众多产品已上市并得到市场验证。
而在材料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康复机器人赛道出现了多家机构押注的场面,更有多家大厂入局。
8月5日,帕西尼完成了由京东领投,浦耀信晔、宏兆基金、张科垚坤、上市公司新国都、北京昌平先进能源制造产业直投基金、财鑫资本、复琢投资跟投;老股东湖南财信产业基金、钧犀资本、TCL创投、毅达资本持续加码的A++++轮融资。超10家机构联合投资,创下了当月投资方数量之最。
而从年初至今,帕西尼已经4个月狂揽10亿元,引来包括京东在内的比亚迪、北汽、上汽、新奥集团、TCL、商汤等CVC的青睐,足见资本对其技术产品的认可。
公开信息显示,帕西尼在具身智能领域拥有难以逾越的核心技术壁垒。其凭借强大的高精尖触觉感知技术与前瞻性的布局,正全力构建“高精度物理感知(传感器)-海量全模态数据(数据集)-泛化智能决策(大模型)-多场景落地”的具身智能核心生态闭环,可使具身智能体快速理解深层复杂环境,全面提升任务泛化能力,助推具身智能领域飞跃式发展。
目前,在医疗康养场景中发力之外,帕西尼也在智能物流分拣、仓储柔性搬运、商业零售服务、汽车制造产线、精密仪器装配等更多场景中发力。
事实上,8月份,全球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了一股资本热潮,得益于Apptronik获得硅谷巨头4亿美金融资,刷新行业记录,国内人形企业也开始冒头,而叠加医疗康复机器人赛道的技术突破和服务升级,资金也在看向这个领域。9月初,专注于智慧康养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公司如身机器人,就获得了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可以看出,医疗器械的常规赛道之外,有赖于该行业的交叉属性,来自科技行业的火也正在点燃医疗领域的新兴赛道,康复机器人便是一大例证。
而从整体来看,中国医疗健康一级市场的回温已有了延续的势头,下半年融资水温会回到什么程度?投资者们又着重看向哪些赛道?我们还将持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