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向来是全球药企的角斗场,这里涌动着患者迫切的治疗需求,市场足够广阔、竞争足够激烈。
每年9月,全球肺癌领域的目光都会聚焦于同一盛会——世界肺癌大会(WCLC)。如何从更多免疫、靶向联合治疗策略中,进一步提升疗效和生存获益是所有药企与研究者不懈探索的方向。
这不难理解,在肺癌这个拥挤的赛道,如何让患者活得更久,一直是最关键的。与此同时,能否延长患者总生存期(OS),也是评价一款肿瘤药物的主要临床终点,FDA正彻底改变肿瘤学临床规则,国内也愈发重视OS。
在临床需求与监管导向之下,刚刚落下帷幕的2025年WCLC,俨然成了全球肺癌药物的OS“秀场”。
包括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德曲妥珠单抗、EGFR×HER3双抗ADC BL-B01D1单药/联合奥希替尼等多项重磅临床数据公布。其中,倍受全球瞩目的莫过于SMT112的HARMONi研究与奥希替尼的FLAURA2研究。
以FLAURA2研究为例,其评估的是奥希替尼联合化疗对比奥希替尼单药一线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随着FLAURA2研究报阳、OS数据公布,将为晚期患者带去更长的生存时间,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这是肺癌治疗领域的关键一跃。随着FLAURA2研究报阳,将为晚期患者带去更长的生存时间,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即便癌症尚难完全迈入糖尿病式的慢病管理时代,但当创新药物不断延长患者生存期,我们正在见证,深渊绝症正逐渐退向可控慢性病的边界。
医学的每一次跃迁,都始于阿斯利康等药企此刻的进击。
/ 01 /
OS是“金标准”
肺癌作为“全球第一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榜首,尽管这一严峻形势在短期内难以扭转,但是,全球药企都在努力寻求新的突破。
从WCLC就能看出,包括FLAURA2研究在内的那些重磅研究,不仅展示了肺癌治疗领域的最新前沿进展,也让我们看到了它们正在为推动肺癌患者“长生存”而努力。
众所周知,在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中,评估疗效的指标有很多,比如OS、无进展生存期(PFS)、无事件生存期(EFS)、客观缓解率(ORR)等等,但其中,OS无疑是反应肿瘤药物临床获益“金标准”[1]。
尤其对于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来说,一线治疗的OS每延长一分,都意味着向“长生存”迈进一步。
这或许也是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精准靶向药物、以帕博利珠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药物,过去几年在提升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之际,仍在不断开展更多临床,寻求更多突破的核心。
与此同时,近两年FDA的监管态度明显转变,原因是不少肿瘤药物虽靠着替代终点上市,但最终一些药物没能将替代终点与OS这一金标准画上等号。
2024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大会上展示的数据令人担忧:2013-2017年期间,半数以上(57%)的肿瘤药物在获得加速审批后的五年随访中,并未显示出OS层面的临床获益[2]。
今年8月18日,FDA发布了一份《肿瘤临床试验中总生存期评估方法指南草案》(以下简称“《草案》”)[1],明确了在可行的情况下,总生存期应作为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即便OS不被设为主要终点,药企也必须收集并提交完整的生存数据,以此支撑药物安全性与疗效的最终评价。
FDA正彻底改变肿瘤学临床规则,国内也愈发重视OS这一“金标准”。正如前文所说,在这一背景下,今年的WCLC俨然成了全球肺癌药物的OS“秀场”。
不仅是奥希替尼的FLAURA2研究报阳,为患者带去OS获益,包括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德曲妥珠单抗、EGFR×HER3双抗ADC BL-B01D1单药/联合奥希替尼等多项重磅研究,也纷纷公布各自OS数据,助力不同分型、阶段的肺癌患者共同迈向更长生存。
肺癌作为全球药企必争之地,无论是出于患者需求还是监管因素,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它们还将以OS为核心,推动诸多药物不断深入临床研究。
典型如阿斯利康,其在肺癌领域深耕数十载,目前已拥有靶向、免疫、ADC三种商业化的肺癌产品。持续引领EGFR-TKI一代代变革之际,阿斯利康还在免疫单抗/双抗、ADC、ADC+IO/靶向等组合疗法中做着更多早期、晚期的探索,以满足患者更多未被满足之需。
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业务肺癌事业部负责人杨盛斌先生表示:“为了实现肺癌的早期可愈、为晚期患者提供更多解决方案,我们在肺癌领域正全力践行Go Combo、Go Earlier的战略,寻求新的突破,不断前进。”
/ 02 /
肺癌防治变革之战
随着阿斯利康等药企持续将创新药物带给中国患者,以及肺癌领域诊疗理念的一步步升级,中国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已大幅提升至30%左右[3]。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肺癌在中国仍存在较大的疾病负担,距离助力达成“健康中国2030”中46.6%的癌症五年生存率[4],仍有不小的差距。
这不仅要求药企围绕临床需求继续深耕,更需要监管、医院、社会各界力量来改变肺癌的防治局面,正如今年WCLC的主题——“通过社会进步变革肺癌防治”。
肺癌的防治要从筛查工作开始做起。由于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肺癌晚期[5],错过了更佳的治疗时机。因此,早筛早诊无疑是变革肺癌诊疗至关重要的一环。
2024年08月,国家卫健委下发《肺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旨在进一步推进癌症防治工作,提升我国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水平。
当然,由于早筛认知普及度及早筛手段的可及性,国内肺癌早筛仍面临不小的挑战。这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如通过公共卫生政策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肺癌预防和早期发现的意识,进一步降低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精准诊断方面,基因检测是精准治疗的前提,不仅可以指导临床用药,还可以预测患者预后,助力患者个体化治疗。医保局也曾明确,将指导地方把安全有效、费用适宜且收费标准明确的基因检测项目,按程序纳入当地医保支付范围。
而在治疗环节,目前国内医疗资源不均仍是一个客观现象,面对肺癌地区差异化问题,权威诊疗指南(如国家卫生健康委、CSCO发布诊疗指南)已成为提升均质化水平的核心工具。而如何通过标准化培训与质控约束,缩小指南与实践的落差则是关键。
与此同时,考虑到不同肺癌患者的肿瘤存在很大的异质性,患者的身体条件、疾病分期等也不尽相同,如何处理好个体化治疗和遵循指南的关系,并充分发挥多学科会诊的作用,为每个患者“量体裁衣”,补全科学治疗、随访观察的全病程管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意义重大。
同时,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包括心理支持、康复服务和疼痛管理,也是提高生存率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面对肺癌,不仅需要更多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还需要通过各方面进步来变革肺癌防治。正如西班牙篮球运动员Ricky Rubio在WCLC会上演讲的观点,应从体育精神中汲取抗癌力量——成功不仅靠天赋,更依靠纪律、持续优化与全面支持。
/ 03 /
以患者为中心,阿斯利康的next level
无论临床研发,还是前文提及的推动肺癌防治进步,一切的核心是真正“以患者为中心”。
这也是支撑一家药企走得更远、更稳的核心要素。核心在于,一家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决定着其使命、愿景和发展方向。仍以阿斯利康为例,始终“以患者为中心”这一核心价值观,也正是其能够一次次穿越创新周期、持续引领的核心。
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业务总经理关冬梅女士表示:“聚焦高发且患者需求最迫切的肿瘤领域,通过自主研发和多元合作持续丰富产品管线,给中国患者带来更多元、更创新的肿瘤治疗选择,希望让癌症不再成为致死主因,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宏伟目标,促进变革诊疗、推动共同健康一直是我们不断前进的目标。”
基于“全球肺癌治疗领导者”、“推动共同健康”的使命,支撑阿斯利康在激烈的肺癌市场竞争中,稳步前行的逻辑清晰可见。
一方面,正如前文所说,阿斯利康在肺癌领域持续深耕,通过自主研发和多元合作持续丰富肺癌产品管线。自2023年启动以奥希替尼为核心的“肺癌靶向联合科研合作专项”以来,目前阿斯利康已与石药集团等3家国内药企达成了合作,10多家药企提出了合作申请。
另一方面,阿斯利康也正在通过多方合作,在肺癌“筛-诊-治-管”全链条构筑生态闭环。比如,其通过支持开展肺癌早筛项目包括提升早筛可及性、更新早筛共识、建立早筛“城市模式”。
而当精准诊断和药物不断升级之后,治疗流程的规范、全面与否,同样关乎医疗质量与安全,也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在诊疗环节,阿斯利康多年来持续支持包括指南巡讲、III期肺癌多学科会诊常规化、上下级医院联动等多个项目的落地,还特别推动建立AI赋能肺癌全病程管理、提升患者获益的肺癌规范诊疗一体化中心等;
在提升药物可及性方面,阿斯利康除了积极参与医保谈判,探索多层次创新支付模式,还支持患者援助项目,助力肺癌患者实现高质量长生存。
无论是基于愿景构筑的产品管线潜力及其肺癌战略推进来看,阿斯利康都已经进入了next level——
通过科学研究、医疗可及、能力建设与合作促进共同健康,其将为患者带来更多革新与希望。
/ 04 /
总结
在人类对抗肺癌的百年征程中,每一次质的突破都源于两个坐标的交汇:
纵轴是科学的纵深突破——正如奥希替尼等一线治疗药物不断满足患者临床需求;
横轴是治疗场景的延展——阿斯利康对新辅助/辅助的探索,正将肺癌战场从晚期前移至可愈阶段。
阿斯利康在WCLC释放的信号也十分清晰,比科学坐标更重要的,是患者生存质量的真实坐标。随着这些新药、新方案逐步推向临床,肺癌患者将拥有更多治疗选择,更长的生存时间,以及更好的生活质量。
阿斯利康还将持续进击,因为以患者需求为原点的革新,永远不会抵达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