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不到 3 个月,国内细胞治疗领域 13 家企业融资超 14 亿!
产业资讯 医麦客 2025-09-19 5

近年来,国内细胞疗法领域发展迅猛,在政策支持、技术突破以及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一直是生物医药产业中备受瞩目的焦点。从早期的技术探索到如今临床转化和商业化,细胞疗法为众多难治性疾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吸引了大量资本的目光。

2025 年 7 月至 9 月初,国内细胞治疗领域融资活动活跃。据不完全统计,这期间至少有 13 家企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如有不全,欢迎补充),披露融资总额超过 14 亿元人民币,势头良好。

▲ 13家企业融资情况

(图片来源:医麦客整理)

从融资轮次分布看,这波融资涵盖了从早期到后期的各个阶段。大部分轮次集中在 A 和 B 轮,占比约 69%,这一分布清晰地表明,这些企业正处在从技术验证向临床推进和工艺优化的关键成长期,资本的涌入旨在助力这些企业完成核心管线的临床概念验证,扩大适应症布局以及为未来的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与此同时,也有企业获得了后期融资,如剂泰科技成功完成 4 亿元规模的 D 轮融资,这也是资本对于其技术平台技术的认可,该公司具备实现肝脏、肺部、肌肉和免疫细胞等关键组织和细胞的脂质纳米颗粒(LNP)精准靶向递送能力,递送技术的突破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多赛道并驾齐驱,产业链逐步完善

从聚集领域来看,投资分布的细分领域呈现出显著的多样化与协同化特征,覆盖了创新药企、供应链和 CDMO/CRO。

创新药企无疑是资本布局的核心,其技术路线百花齐放。在细胞治疗本身的技术创新上,企业们正摆脱同质化竞争,走向差异化的平台竞争。拓新天成聚焦于攻克实体瘤的 CAR-T;恩凯赛药恩瑞恺诺则押注于更具安全性和通用性前景的 NK 细胞平台;睿健医药、夏同生物、茵冠生物和爱萨尔生物致力于开发 iPSC 和/或干细胞,解决细胞治疗的来源与标准化问题;循生医学开发更具实体瘤治疗潜力的 TIL 细胞疗法……

此外,这些企业中不乏多技术平台布局者,如虹信生物便同时深耕 LNP 核酸药物递送、治疗性 mRNA 创新药研发及更具颠覆潜力的 in vivo CAR-T,展现了其平台技术的强大延展性。剂泰科技虽以 AI 驱动的递送平台为核心,但其技术可广泛应用于 CGT 药物的多个细分领域,本质上也是一个强大的赋能型平台。

产业链服务环节同样获得资本加持,如华龛生物、普瑞盛医药、吉诺生物。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同步加码,意味着资本正在构建一个从研发、生产到应用的完整生态闭环,预示着中国细胞治疗产业加速迈向更加成熟、稳健的产业化与商业化阶段

理性布局产业生态,战略布局未来发展方向

与早年间追逐单一热点的投资逻辑不同,近年来资本投资趋于理性,更注重前瞻性和系统性。其投资逻辑呈现出两大大鲜明趋势:一是 「投早投硬」与「扶优扶强」并重,这从投资轮次和投资方向上可以窥见;

二是多资本形成合力,不少知名资本共同深度参与,不仅从资金方面提供了支持,其战略投资行为本身更是一种强有力的「背书」,有利于成吸引其他财务投资机构和跟投的「虹吸效应」,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了更强劲的资本动力。

展望

在资本的助推下,中国企业有望在递送技术、基因编辑、干细胞技术等关键领域实现更多技术突破,解决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与此同时,未来可能朝着三个方向发展:

产业化进程将明显加速。更多细胞治疗产品将从实验室走向临床,最终实现产业化上市,惠及广大患者,预计未来几年将有多个国产细胞治疗产品获批上市。

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中国细胞治疗企业正在从技术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转变,有望在全球细胞治疗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甚至引领某些技术方向的发展。

产业生态日趋完善。从药物研发、工艺开发到规模化生产、临床应用,细胞治疗产业链各环节将更加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您可能感兴趣
康方,IO王者的重磅炸弹将至
康方,IO王者的重磅炸弹将至
产业资讯 bioSeedin柏思荟 2025-09-1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