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元的崛起堪称生物医药界的传奇。凭借度普利尤单抗和阿柏西普两款超级大药,在短短十年间完成了从Biotech到全球TOP10药企的跃迁。2024年8月27日,再生元股价创下历史新高,市值超过1300亿美元,成为中国Biotech竞相模仿的对象。
然而,不到一年时间,这家Biotech的标杆企业便跌落神坛,市值蒸发超600亿美元。曾经被视为创新典范的再生元,如今不得不将翻盘希望寄托于与中国翰森制药的合作上。
再生元股价走势
图片来源:同花顺财经
8月28日,再生元与翰森制药合作的HS-20094启动针对2型糖尿病的III期临床,这场豪赌,能否让再生元重获新生?
1
再生元的危机
再生元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其早期也经历了一段艰难“蛰伏期”。1988年,公司由Schleifer(业内常称“施哥”)、Yancopoulos(“雅哥”)两位科学家共同创立,最初致力于阿尔茨海默症(A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等神经退行性疾病领域,却接连遭遇临床失败。直至成功建立VelocImmune全人源抗体技术平台,再生元才在生物药领域真正站稳脚跟。
真正的爆发始于两款核心药物的成功。2011年,阿柏西普获批用于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随后迅速拓展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多个眼科适应症,成为全球眼科销售冠军,其2020年-2022年销售额分别为79亿美元、93.85亿美元和96亿美元。2017年,度普利尤单抗上市,从特应性皮炎起步,逐步扩展至哮喘、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等自免疾病领域,2022年-2024年销售额分别达87.2亿美元、117.2亿美元和141.8亿美元,登顶自免领域“药王”。
这两款药不仅撑起了再生元的营收规模,更让它的“科学家主导”模式和技术平台声名远扬,跻身全球制药巨头行列,被誉为生物制药领域最具创新能力的公司之一。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支撑再生元高速增长的两大核心产品,近年陆续陷入增长瓶颈。阿柏西普欧洲专利已到期,美国专利也将在2025-2026年陆续失效,欧美市场陆续有生物类似药获批,价格竞争直接挤压利润空间;更关键的是,罗氏的Vabysmo凭借 “双靶点作用+每12周给药一次”的优势,不断挤压阿柏西普的市场份额,2025年上半年销售额40亿美元,同比下降14%。
另一款重磅产品度普利尤单抗虽然仍在增长,半年销售额达到80.15亿美元,但增速明显放缓,2025年一季度甚至出现了单季度环比下滑。此前被寄予厚望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新适应症拓展不顺,未能有效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雪上加霜的是,再生元的研发管线近年来屡遭挫折。曾被寄予厚望的IL-33单抗Itepekimab,一度被视为度普利尤单抗的“继任者”,计划拓展哮喘、COPD等自免适应症,却在COPD两项III期试验中取得“一胜一负”的尴尬结果,直接导致股价单日大跌19%,跌回十年前水平。
COPD两项III期试验结果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在抗肿瘤领域,PD-1抑制剂Libtayo虽在2024年销售额突破十亿美元,但面对激烈竞争,难以承担接棒重任。血液瘤领域两款双抗药物Odronextamab和Linvoseltamab在早期临床中展现出不错的缓解率,却因FDA的补充问询未能及时获批,错失市场先机。而今年2月,cMet双抗ADC药物REGN5093-M114也因临床疗效未达预期被终止研发。
财务表现上,根据2025年二季报,再生元第二季度实现营收36.76亿美元,同比微增3.6%,净利润13.92亿美元,同比下降2.8%。这家Biotech的标杆药企,似乎陷入了“中年危机”。
2
20亿美元押注翰森
面对核心产品增长乏力与管线受挫,再生元将战略突围的赌注押在了GLP-1赛道,而翰森制药的HS-20094成为其破局的关键棋子。
2025年6月,再生元宣布以8000万美元首付款、最高达19.3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获得翰森制药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S-20094在中国以外全球市场的开发与商业化权益。这笔总价值超20亿美元的交易,不仅是再生元近年来最大手笔的BD合作,更是其寻求新增长点的关键落子。
HS-20094与礼来替尔泊肽采用相同靶点,均为GLP-1/GIP双重激动剂,通过每周一次皮下注射方式给药。从已披露的临床数据来看,HS-20094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展现出与替尔泊肽相似的特征,后者上半年全球销售额达147.34亿美元,与“药王”司美格鲁肽仅差约20亿美元。
GLP-1和GIP在血糖稳态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2
值得注意的是,HS-20094在中国推进的肥胖症III期临床试验已累计给药超千例受试者;糖尿病IIb期试验结果已公布,并于2025年8月28日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对再生元而言,引进一款临床后期的成熟分子,可快速弥补其代谢领域管线的短板,避免从零研发的时间成本。更重要的是,HS-20094能与再生元自有管线形成协同,尤其是肌肉保护抗体药物Trevogrumab(抗GDF8)和Garetosmab(抗激活素A)。此前公布的II期COURAGE研究显示,将Trevogrumab与司美格鲁肽联用,可使患者肌肉保留率提升51.3%,而三药联用方案(+Garetosmab)更将保留率推高至80.9%。这种“减脂增肌”的组合策略,直击当前GLP-1类药物导致肌肉流失的痛点,与再生元在2025年Q1财报中提出的“高质量减重”理念高度契合。
尽管前景可期,但再生元面临的挑战依然存在。HS-20094的全球III期临床数据尚未完全公布,其与替尔泊肽等已上市产品的头对头对比数据仍是未知数,这为后续商业化带来不确定性。全球GLP-1赛道竞争日趋白热化,礼来、诺和诺德等巨头已占据先发优势,阿斯利康等企业也在加速布局。与此同时,中国药企的GLP-1类创新药研发进展迅速,多个GLP-1R/GIPR双重激动剂已进入临床后期,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面对这些挑战,再生元需要与翰森制药紧密配合,加速推进HS-20094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并优化临床试验设计方案,以凸显产品差异化优势。此外,如何制定有效的市场准入策略,如何与现有产品线形成协同效应,探索组合疗法等创新治疗方案,都是需要再生元认真考虑的问题。
3
代谢将是未来主战场
尽管GLP-1赛道承载着再生元的翻盘希望,但其长期竞争力仍需多领域管线的协同支撑。通过内部研发与外部合作,再生元已布局约45个临床阶段项目,覆盖肿瘤、眼科、代谢疾病和基因药物四大领域,构建多层次增长引擎。
在眼科领域,为应对阿柏西普的专利悬崖,再生元推出高剂量制剂Eylea HD(8mg),将给药间隔延长至每16周一次,以缓解罗氏Vabysmo的竞争压力。
在肿瘤领域,虽然PD-1抑制剂Libtayo难以成为核心增长引擎,但再生元仍在持续拓展其适应症。其中,高风险CSCC辅助治疗III期研究显示出显著的无病生存期(DFS)获益,其在美国和欧盟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同时,LAG-3抗体Fianlimab与Libtayo联合用于晚期黑色素瘤一线治疗的关键III期数据预计2025年下半年公布,若结果积极,该组合有望成为PD-1/CTLA-4之后的重要免疫治疗选择。
在凝血因子领域,两款XI因子抗体REGN7508和REGN9933的临床概念验证数据积极,预计2025年启动III期研究。在基因治疗领域,再生元依托遗传学中心(RGC)的基因数据库与Alnylam的RNAi技术平台,2024年以来已有6款RNAi疗法进入临床,覆盖高脂血症、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慢性肾病等高价值领域,例如靶向SOD1的ALN-SOD1(用于ALS)、靶向ANGPTL3的ALN-ANG3(用于高脂血症)。
然而,这些布局中多数管线仍处于临床中早期,或聚焦于细分治疗场景,虽能构建“基本盘”,对冲单一领域的风险,却难有像代谢领域这样“千亿市场级”的爆发潜力。真正让市场寄予高期待、最具价值想象力的,是以HS-20094为核心的代谢管线组合。
HS-20094与Trevogrumab的“减脂增肌”联用方案,凭借其差异化优势,可覆盖礼来替尔泊肽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如中老年减重、肌肉保护等特定人群。因此,相较于眼科、肿瘤等领域的稳步推进,再生元与翰森制药在代谢领域的合作,才是决定其能否重归高增长轨道、重拾市场信心的关键因素。
4
结语
从千亿市值巅峰跌落至寻求外部合作破局,再生元的“中年危机”,本质是核心产品增长见顶与管线青黄不接的叠加。而与翰森制药的联手,以HS-20094为核心的代谢管线,不仅补上其赛道短板,更凭 “减脂增肌”的差异化优势直击市场痛点。在此过程中,中国药企成为其翻盘的关键变量,全球创新药格局亦可能由此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