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今年或将迎来治疗拐点。
勃林格殷格翰的nerandomilast在Ⅲ期临床中表现强劲,有望在2025年第四季度上市,成为近十年来首个获批的IPF新药。同时,BMS的admilparant、United Therapeutics公司的吸入用treprostinil,以及东阳光药的伊非尼酮也已成功进入临床后期研究,为这种“致命肺病”带来治疗曙光。
01
“致命肺病”,仅2款上市药品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一种严重的致命性肺部疾病。其临床病程极具侵袭性,患者肺功能呈不可逆的持续下降,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最终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由于其预后极差,中位生存期仅为3至5年,甚至低于许多恶性肿瘤,因此IPF被冠以“非癌之癌”的沉重称号。
IPF曾被认为是罕见病,但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持续攀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根据市场分析数据,美国IPF患者约10万人,欧盟地区约11万人且年均新增3.5万人;中国IPF患者从2018年的23.7万人增至2022年的26.4万人。
然而,全球范围内获批用于治疗IPF的特异性抗纤维化药物仅有两种:罗氏的吡非尼酮(Pirfenidone)和勃林格殷格翰的尼达尼布(Nintedanib)。
这两款药物的问世标志着IPF治疗从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时代,迈入了靶向抗纤维化治疗的新纪元。
在中国,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均已获批上市,并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然而,尽管这两种药物在临床试验中均显示出延缓肺功能下降的疗效,但它们的作用并非治愈性的,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疾病进展,远未达到治愈的目标,且存在耐受性不佳等问题。
因此,开发能够更强力地抑制甚至逆转纤维化进程的药物是临床迫在眉睫的追求。
但IPF新药研发失败率极高。过去十年间,多家制药巨头折戟此赛道,全球范围内都无IPF新药上市。
表1 部分停止开发的IPF治疗药物管线
数据来源:药智咨询整理
02
下一代疗法即将登场
近年来,随着对IPF病理生理学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一系列靶向不同信号通路的新药相继进入临床后期阶段,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曙光。
勃林格殷格翰的nerandomilast、百时美施贵宝的admilparant、United Therapeutics公司的吸入用treprostinil,以及东阳光药的伊非尼酮,作为下一代疗法的代表,凭借其创新的作用机制和令人鼓舞的临床试验数据,有望重塑IPF的治疗格局。
表2 部分在研IPF治疗药物管线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
Nerandomilast:有望成为首个破局者
作为IPF治疗领域的深耕者,勃林格殷格翰此前已推出尼达尼布(Ofev)这一畅销治疗药物。该药是一款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纤维化相关的多种信号通路来减缓肺组织的瘢痕形成。Ofev在2023年销售额为35.10亿欧元,2024年为38亿欧元。但Ofev的专利保护将于2025年到期。
勃林格殷格翰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又推出了另一款备受瞩目的IPF创新药物——nerandomilast(研发代号:BI 1015550)。
Nerandomilast是一款口服的磷酸二酯酶4B(PDE4B)抑制剂,是近十年来首个在IPF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FIBRONEER-ILD)中达到主要终点的药物,并有望于2025年底获美国FDA批准,成为IPF治疗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突破。
FIBRONEER-ILD研究显示,治疗至第52周时,与安慰剂组相比,nerandomilast 9mg组和18mg组分别显著减缓了FVC的下降,差值达到44.9mL和68.8 mL,表明nerandomilast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肺功能,延缓疾病进展。且该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还证明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背景抗纤维化治疗,nerandomilast均表现出一致的疗效,为联合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图片来源:参考资料4
基于FIBRONEER-IPF试验的积极结果,勃林格殷格翰已于2025年向全球主要监管机构提交了nerandomilast的上市申请,有望在2025年第四季度获得FDA的批准,成为IPF治疗领域近十年来的首个新药。
Treprostinil:吸入给药,更精准靶向
United Therapeutics公司开发的Tyvaso(吸入用treprostinil)也在IPF治疗中也展现出巨大潜力。
该药是一种前列环素类似物,此前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PAH)。
近日,United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其Tyvaso吸入溶液治疗IPF的临床III期TETON-2关键性研究取得了积极成果,有望与勃林格殷格翰的nerandomilast展开正面竞争。
该研究显示,治疗52周后,Tyvaso组在绝对FVC变化方面较安慰剂组多改善95.6 mL,疗效显著。而且在所有亚组(尼达尼布、吡非尼酮或无背景治疗)、吸烟状况和补充氧气使用情况中均观察到Tyvaso的获益。
相较于其他药物,Treprostinil的优势还在于通过便携式吸入装置以高浓度直接到达肺部病变区域,实现了对病变组织的精准靶向。这种给药方式不仅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还显著降低了全身性暴露,减少不良反应。
United Therapeutics计划基于TETON-2研究和正在进行的TETON-1研究(NCT04708782)的数据,向FDA提交补充新药申请,将Tyvaso适应证扩展至IPF。
Admilparant:潜在有力竞争者
BMS是另一家有望进入IPF治疗领域的公司,其LPA1受体激动剂admilparant目前正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预计将于2026年10月完成。
Admilparant通过阻断关键促纤维化信号通路发挥作用,与现有的抗纤维化药物完全不同,为IPF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策略。
其临床II期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每天服用两次60 mg的admilparant,26周可让IPF患者的预测用力肺活量百分比(ppFVC)的下降率相对降低了62%,且安全且耐受性好。
目前该药物已被FDA授予突破性治疗资格,其III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预计数据读出时间为2026年。如果III期试验能够成功复制并超越II期的积极结果,admilparant有望成为又一个获批上市的IPF新药。
伊非尼酮:国产首个
伊非尼酮是IPF领域首个进入临床III的国产原研新药。该药已于今年7月正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不同于现有药物,伊非尼酮通过结构优化实现多通路抑制,最终有效抑制肺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外基质的分泌,达到缓解和治疗肺纤维化的目的。
根据2025年第九届美国IPF峰会上公布的II期临床数据,与安慰剂组相比,伊非尼酮200mg组延缓肺功能下降比例达96%,远优于对照药吡非尼酮组的47%。
另外,伊非尼酮可实现一天给药一次,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03
更多新药蓄势待发
除了以上已进入临床后期的项目,还有更多新药正在致力于“攻克”IPF这一严重疾病,其中不少产品来自国内药企。
海思科的HSK44459片是一种高选择性的PDE4B抑制剂,与勃林格殷格翰的nerandomilast同靶点。其临床I期研究显示,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目前该药已进入II期临床研究。
英矽智能通过其AI平台开发的TNIK抑制剂INS018-055,II期数据亮眼,在安全性、耐受性,以及多个指标评估的药效方面均表现良好。与基线水平相比,60mg QD组FVC平均提升98.4ml,而该数据在安慰剂组的水平是-62.3ml。目前,INS018-055已被NMPA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品种,预计2026年提交NDA。
此外,浙江生创科技开发的干细胞疗法SC-01009、循曜生物的PEAR1抗体SV001、开拓药业的Hedgehog/SMO抑制剂GT1708F等多款IPF新药已进入临床II期阶段,让这一领域充满希望。
结语:随着nerandomilast、admilparant和吸入用treprostinil等新一代疗法的涌现,IPF患者迎来了新的治疗曙光。然而,要彻底攻克这一“致命肺病”,前路依然挑战重重。以nerandomilast为例,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Ofev,但本质上仍是一种“减缓疾病进展”的药物,而非“阻断或逆转疾病进展”的药物。未来,IPF领域仍将期待更多能够真正改变疾病进程的突破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