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当中国原研CAR-T叩响印度市场
研发追踪 药视声 2025-09-30 21

9月27日,科弈药业的一则公告在细胞治疗领域激起涟漪——这家专注于血液瘤创新疗法的中国Biotech,与美国VRise Therapeutics达成独家授权合作,将其全球首个并联增强型双靶向CAR-T产品KQ-2003(靶向BCMA/CD19)推向印度市场。

这场横跨太平洋的合作,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授权交易,更折射出中国创新药企在全球化竞争中“分区域授权+技术输出”的新范式。

双靶向CAR-T的破局价值

KQ-2003作为中国首个进入关键临床阶段的并联增强型双靶向CAR-T,其核心突破在于“双靶点协同攻击”机制——同时靶向BCMA与CD19。

传统CAR-T疗法常因单靶点逃逸导致复发:部分癌细胞会“关闭”被攻击的抗原表达,或进化出其他存活路径。

而KQ-2003的设计逻辑类似“双保险”:当一个靶点被抑制,另一个靶点仍能激活T细胞杀伤功能。通过并联结构设计和信号域优化,显著提升CAR-T细胞的持久性与抗肿瘤活性,同时降低传统CAR-T的复发风险。

其核心优势包括:卓越疗效,安全性优势和成本竞争力,目前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及POEMS综合症等注册性临床试验中都取得令人振奋的疗效。

目前全球双靶点CAR-T在研管线中,KQ-2003是当前全球双靶点血液瘤CAR-T中进展较快的产品之一。

对印度市场而言,其定位恰好契合需求——作为全球第二大癌症负担国,印度每年新增约14.5万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超60%在标准治疗后复发,而KQ-2003通过分区域授权模式可能加速进入当地市场。

细胞治疗的价值

选择印度作为首发授权区域,科弈的策略具有显著战略价值。

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南亚大国,正处于生物制药产业的结构性增长期:一方面,本土医保体系覆盖超4亿人,对高价值创新药的支付能力逐步提升;另一方面,印度药企的仿制药生产经验和成本控制能力可加速产品本地化落地。

但机会背后是挑战。

印度药品监管局(DCGI)对细胞治疗的审批虽逐步开放,但要求企业提供符合WHO或国际GMP标准的临床数据与生产质控体系。

VRise Therapeutics的价值正在于此——作为印度肿瘤领域的领先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其在印度主要城市拥有超过150家医院的合作网络,且与DCGI保持长期沟通,曾推动部分肿瘤治疗产品快速获批。

根据协议,VRise将负责候选药物KQ-2003在印度的临床开发、注册申报及商业化落地,合作方科弈则提供生产工艺转移与质量控制体系搭建支持。

这种“技术输出+本地运营”的模式,规避了跨国药企直接进入印度市场面临的本地化壁垒,同时通过分区域授权降低科弈的早期商业化风险。

中国biotech的全球化进阶

过去五年,中国CAR-T企业多以引进海外技术或合作开发为主,而科弈的实践证明:当原研产品具备足够临床优势时,中国企业完全能成为全球创新的输出方。

据行业报告2025年上半年数据统计,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中,细胞治疗占比已从2020年的10%升至15%。

此外,中国biotech通过底层技术创新,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品,再借助区域合作伙伴完成本地化落地。

对印度市场而言,KQ-2003的引入也将重塑竞争格局。

此前,印度患者的CAR-T治疗主要依赖进口产品,单次治疗费用高达40万美元,且仅覆盖单靶点适应症。科弈与VRise计划通过本地化生产降低成本,并将适应症扩展至CD19阳性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这将使超8.5万印度患者首次获得负担得起的双靶点CAR-T选项。

双靶点CAR-T的全球竞争才刚刚开始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KQ-2003的印度授权只是中国细胞治疗全球化的缩影。

随着FDA、EMA对双靶点CAR-T的评审标准逐渐清晰,以及中国药企在生产质控上的持续突破,未来3-5年或将迎来中国原研CAR-T的“出海爆发期”。

但挑战同样存在。

印度市场的支付能力分层明显;双靶点CAR-T的长期安全性数据仍需更长时间的随访验证;全球多中心临床的开展也对企业的临床运营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从实验室到病床,从中国到印度,KQ-2003的全球化之旅,本质上是中国biotech从“跟跑”到“领跑”的成长故事。

当越来越多企业如科弈般构建“技术+区域+生态”三角竞争力,中国创新药的全球化终将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性输出。


您可能感兴趣
百济神州合作方获10亿融资,RNA药物或再迎风口
百济神州合作方获10亿融资,RNA药物或再迎风口
研发追踪 美股滚雪球 2025-09-30 23
当中国原研CAR-T叩响印度市场
当中国原研CAR-T叩响印度市场
研发追踪 药视声 2025-09-3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