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药时代
2025-11-05
11
“女王已死,新王当立”,这句最早可追溯至15世纪的法国谚语,用在当下眼科药物市场,也挺合适。
从雷珠单抗,到阿柏西普,再到如今的法瑞西单抗(Vabysmo),围绕眼科明星靶点VEGF的战争蔓延至今。
01
头对头Vabysmo
2025年10月29日,NovaBridge(新桥生物)宣布旗下子公司Visara,将其眼科药物VIS-101权益许可给云顶新耀。据外媒citeline报道,前者有望于2026年第一季度启动VIS-101与Vabysmo的Ⅲ期头对头比较研究。
VIS-101与Vabysmo同靶点,能同时阻断血管生成素-2(Ang-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两条致病关键通路,这两种通路都能破坏血管的稳定性,使血管发生渗漏,增加炎症的发生。
VIS-101已于美国及中国完成初步安全性与剂量递增研究,目前正于中国进行随机分组的剂量范围II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2026年具备进入III期临床试验的条件,2028年有望数据读出。
Vabysmo,如今罗氏眼科业务的台柱子。上市3年(2024)年销售额就达到了44亿美元(+68%)。根据云顶新耀新闻稿披露,2024年全球抗VEGF眼科药物市场规模已达约23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400亿美元。
面对如此大的“蛋糕”,盯上VIS-101新王之位的人并不少。信达刚刚与Ollin达成出海交易的IBI324,也是相同靶点,且也宣布了在美开展与Vabysmo的头对头研究,不过目前尚处Ib期阶段,预计2026年第一季度数据读出。
相比之下,目前VIS-101的进展还是快上一些。
02
复杂的权益更替
暂不谈VIS-101的早期临床表现,就该药物的权益更替也很有故事。
VIS-101并非新桥生物原研。今年10月17日,北京奥赛康药业子公司AskGene将ASKG712(曾用名VIS-101),在大中华地区、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韩国及印度的权益许可给了NovaBridge子公司Visara。
根据协议,Visara将向AskGene支付700万美元的一次性、不可退还、不可抵扣的首付款(在协议生效后的30个工作日内),AskGene有权收取最高8900万美元的里程碑付款,及一定比例的特许权使用费。
不到一个月时间,10月29日,Visara又将VIS-101在大中华区、新加坡、韩国及若干东南亚国家的权益许可给了云顶新耀,首付款7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最高8900万美元。
也就是说,在两笔BD交易中,Visara起到了类似桥梁的作用(Visara也确实是为了VIS-101新成立的)。从某种意义而言,AskGene的首付款就是云顶新耀出的。
新桥生物为何如此,暂不可知。仅从新桥生物股价(NASDAQ:NBP)来看,截止10月31日收盘,该公司股价大涨8.79%,报4.95美元/股,总市值为5.71亿美元。
03
新桥生物动作频频
相较于新桥生物这个名字,I-Mab这个曾用名更为人所熟知。
I-Mab前身是天境生物,2020年成功登陆纳斯达克,2024年2月完成境内外拆分,境外主体保留I-Mab名称,专注海外市场发展,中国资产归于TJ Bio。
2025年8月,云顶新耀宣布增加对I-Mab的战略投资(3090万美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目前持股比例16.0%,其次是康桥资本持股10.4%。
2025年10月16日,I-Mab发布新闻稿计划港交所上市,公司更名为新桥生物,同时宣布任雷鸣(Kyler Lei)为公司首席财务官。
2025年10月29日,新桥生物宣布正式启用新公司名称及新股票代码“NBP”(Nasdaq: NBP)。
2025年10月30日,新桥生物还对外宣布任命云顶新耀总裁、首席财务官兼执行董事何颖先生(Ian Woo)为公司董事会成员,
而上述两笔BD交易的披露时间,正好在这一系列的战略变革之中。
04
蓝海不蓝
虽然资本运作比较复杂,但眼科抗VEGF药物市场的竞争却较为明朗。单靶点药物存在疗效递减等局限性,加之患者间的个体差异导致治疗反应和副作用的显著变异。
VEGF双靶点药物Vabysmo以“疗效稳定+耐受性良好+更优剂型”的优势,强势杀出,引领眼科药物新一轮变革。
目前,VEGF双靶点药物中,全球进展第二的就是VIS-101,其主要权益在云顶新耀和蔼睦医疗(AffaMed)手中。2022年,奥赛康将该药在全球亚洲以外地区和日本市场权益授权给了和蔼睦医疗。
其次,临床进展较快的还有康哲药业/友芝友生物、星眸生物、嘉因生物、BI、信达生物/Ollin等。
只能说,蓝海不蓝,谁能继罗氏之后第二个撞线,药时代将持续关注。
产业资讯
创奇健康研究院
2025-11-05
10
产业资讯
21新健康
2025-11-05
10
产业资讯
药时代
2025-11-05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