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又一家Biotech“瘦身”,解散子公司!
产业资讯 一度医药 2025-11-06 268

2025年11月3日,派格生物医药-B(以下简称“派格生物”)宣布,公司已于2025年10月28日申请自愿解散公司的非全资附属公司上海迈迹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迈迹”)

这家于2017年6月26日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GLP-2(一种参与肠道功能及代谢的肽类激素)的研究及开发,走到了其生命周期的终点。

资料显示,上海迈迹诞生于肽类激素药物研发的热潮期。彼时,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已在糖尿病治疗领域崭露头角,而同为肠道源性激素的GLP-2(胰高血糖素样肽-2)因具备肠道功能调节与代谢调控的双重潜力,被视为极具前景的新兴靶点。

派格生物彼时布局这一领域,显然是希望在代谢疾病赛道形成“GLP-1+GLP-2”的双线布局,抢占未来市场先机。

上海迈迹核心业务聚焦于GLP-2相关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作为一种参与肠道功能及代谢的肽类激素,GLP-2在肠黏膜修复、营养吸收调节等方面具有明确作用,国际上已有Zealand Pharma等企业探索其与GLP-1联合应用于肥胖治疗的潜力。

理论上,这类药物可用于炎症性肠病、短肠综合征等消化道疾病,同时有望在代谢综合征治疗中发挥辅助作用,市场想象空间不小。

然而现实却未能如预期般发展。从公开信息看,上海迈迹在八年运营期间并未传出核心管线进入关键临床阶段的消息,更未形成任何营收贡献

这一结果并非个例,GLP-2靶点本身存在的研发痛点成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其一,研发周期漫长且市场验证难度大,相较于GLP-1的明确临床价值,GLP-2的治疗场景更细分,商业化前景不确定性更高;其二,联合用药研发门槛高,与GLP-1的协同机制研究尚未成熟,导致产品落地进度远超预期。

对于需要持续输血的研发型企业而言,长期无产出的投入显然难以为继。

在行业竞争加剧与自身发展压力下的战略收缩,派格生物自愿解散上海迈迹——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核心管线的目的也很合理。

派格生物成立于2008年,由出身医学世家、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的徐敏创立。2025年5月27日,派格生物医药-B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港股18A板块的一员。

公司专注于慢性病领域创新疗法研发,尤其在代谢紊乱领域,如2型糖尿病、肥胖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等。其已自主开发一款核心产品PB-119及其他五款候选产品,如PB-718(减重及降肝脂肪)、PB-1902(口服治疗阿片类药物引起的便秘)、PB-722(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获FDA孤儿药资格)等。

派格生物核心产品PB-119是一种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T2DM)及肥胖症的一线治疗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模拟人体内自然产生的GLP-1激素,以葡萄糖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并抑制食欲。这些作用共同实现显著的血糖控制效果,并减轻体重。此外,PB-119通过聚乙二醇化(PEGylation)技术,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支持每周一次的给药频率。

据悉,该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上市申请(NDA)已于2023年9月获国家药监局受理,预计2025年获批,肥胖症适应症正处于Ib/IIa期临床试验阶段,且已达成中东及非洲地区独家许可合作。

财务方面,派格生物医药公司尚未实现产品商业化营收,其他净收入主要来自金融工具收益、政府补助等。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3.06亿元、2.79亿元、2.834亿元,同期研发投入分别达2.8亿元、2.37亿元、9543万元。

进入2025年上半年,派格生物医药的财务状况有所改善。期内总亏损为9367万元,较去年同期的1.5549亿元大幅收窄39.8%。研发开支为2629万元,同比减少64%。这表明公司在控制成本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研发投入的减少也可能意味着公司在新药研发进度上的放缓。

派格生物解散上海迈迹的决定,看似是收缩战线,实则是为了更强力的出击。在中国创新药行业从“泛泛创新”走向“精选创新”的转型阶段,这种有针对性的战略调整将成为常态。

对于派格生物而言,放弃GLP-2的早期研究,或许正是为了更加专注于GLP-1这一已经验证的大市场,从而在代谢疾病领域形成更强的突破力。

在生物医药的马拉松赛道上,有时减法比加法更需要智慧和勇气。派格生物的这次“战略瘦身”能否换来更快的商业化速度,值得持续关注。


您可能感兴趣
艾伯维210亿美元重磅收购,布局癌症早筛和精准诊断
艾伯维210亿美元重磅收购,布局癌症早筛和精准诊断
产业资讯 新药猎人笔记 2025-11-24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