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E药经理人
2025-11-12
8
随着Q3财报季走入尾声,全球制药巨头再次迎来“大洗牌”。
礼来凭借超过50%的营收增速强势登顶,成为本季度最亮眼的存在;同在GLP-1赛道的诺和诺德,曾于今年H1财报季进入跨国药企营收TOP10榜单,与礼来此刻的霸榜相呼应。
相比之下,“昔日霸主”辉瑞却成为TOP10中唯一接连“双降”的企业。强生、默沙东、BMS同样增长乏力,整体呈现疲软态势。
尽管几家欢喜几家愁,但一个共同的焦虑摆在多数MNC面前:明星药物专利悬崖、核心产品增长见顶后,该如何寻找“下一个重磅炸弹”?
生物制药的竞赛强度正不断升级,一个财报季就是一次洗牌。但不变的是,在这个竞技场上,没有永恒的王者,只有持续的创新者。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几家欢喜几家愁
整体来看,MNC三季度业绩呈现出几家欢喜几家愁的局面。
礼来以超高增速“一骑绝尘”,AZ上半年和Q3均实现双位数增长,艾伯维、诺华和赛诺菲也保持在高个位数的增长,展现出一定的业务韧性。
与此同时,辉瑞、BMS是榜单中唯二出现营收下滑的MNC,尤其是辉瑞未能守住2024年的榜首位置,延续业绩下滑趋势。此外,默沙东和强生虽然排名基本保持在原先的水平,但持续面临着增长乏力;罗氏Q3增速有所放缓。
先看礼来。回顾近两年TOP10榜单,礼来在2024年仅排第9名,到2025年H1升至第6名,如今的Q3已跃居营收榜首,可谓是一路“超车”。
今年前三季度,礼来总营收458.87亿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Q3营收176.01亿美元,增速达到54%。尤为亮眼的是,Q3净利润为55.83亿,同比增长475.34%,成长势头极为强劲。
“明星产品”替尔泊肽是礼来的绝对增长引擎。前三季度,替尔泊肽创收248.37亿美元,占总营收的半壁江山,增速更是达到了125%。
事实上,早在今年上半年,替尔泊肽就以121.3%的增速实现收入147.34亿美元,与司美格鲁肽的差距缩小到约20亿美元。截至前三季度,双方差距已不到10亿美元。此外,礼来和诺和诺德在GLP-1类药物美国处方量上的占比也进一步拉开:上半年分别为57.0%和42.5%,第三季度变为57.9%和41.7%。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最后一个季度,礼来在GLP-1领域仍有进展值得期待。其口服小分子GLP-1药物orforglipron计划于年内递交肥胖适应症相关申请,有望在2026年上市后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而CGR/GIPR/GLP-1R三靶点药物Retatrutide也将完成首个III期研究。
总体来看,礼来将2025全年收入预期从600亿-620亿美元再次上调至630亿-635亿美元。业界预计,替尔泊肽全年营收有望在年底反超司美格鲁肽。
阿斯利康在前三季度都实现了双位数增长,总收入43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1%;Q3总营收151.91 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前三季度,阿斯利康五大核心业务版块均实现增长,肿瘤、心血管-肾脏-代谢疾病、呼吸与免疫、疫苗与免疫疗法以及罕见病,分别贡献了185.91亿美元(+16%)、98.09亿美元(+5%)、64.93亿美元(+13%)、8.26亿美元(+2%)、67.52亿美元(+6%)的收入。
其中,肿瘤药是AZ的第一大业务板块,占了产品总收入的43%。尤其ADC药物表现突出,其HER2 ADC药物Enhertu (DS-8201),前三个季度销售额达到35.75亿美元,同比增长31%。另一款靶向TROP2的ADC药物Datroway,于2025年1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8月份也首次在中国获批,前九个月销售达到3800万美元。
此外,艾伯维、诺华和赛诺菲都保持在高个位数的增长,整体增速稳健。
艾伯维目前位列营收TOP10第四,其前三季度总营收445.42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Q3收入157.76亿美元,同比增长9.1%。按板块来看,其艾伯维自免、神经科学、肿瘤三大领域均正向增长,前三季度分别收入217.80亿美元(+12.3%)、78.06亿美元(+20.3%)和49.91亿美元(+2.6%)。
两款重磅自免药物是艾伯维的增长动力,IL-23单抗Skyrizi(利生奇珠单抗)和JAK1抑制剂Rinvoq(乌帕替尼)前三季度分别创收125.56亿美元(+58.1%)和59.30亿美元(+43.3%)。
而曾经的“药王”Humira(阿达木单抗)自2023年失去关键专利保护后,业绩持续下滑。2024年,其销售额为89.93 亿美元,同比下降37.6%。今年前三季度,其销售额为32.94亿美元,同比下降55.0%。
诺华排在第七名,公司前九个月净销售额达411.96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Q3净销售额为139.09亿美元,同比增长7%,净利润39.3亿美元,同比增长25%。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前三季度已有10个重磅产品的销售额累计超过10亿美元。
诺华的业绩“顶梁柱”是降压药Entresto,该药前三季度创收64.9亿美元,同比增长15%。然而,随着关键专利在2025年7月到期,销售额也逐渐承压,Q3营收为18.7亿美元,同比下降1%。
专利悬崖潮来袭
尽管礼来、AZ均增长亮眼,但从整体来看,MNC的日子普遍不太好过,辉瑞、BMS、默沙东、强生和罗氏均有不同程度的承压。
辉瑞格外受到关注。近期,辉瑞出现了多方面的变动——Q3业绩下滑、砍掉11条管线、百亿美元竞价收购。一边是豪赌、一边是撤退,昔日霸主的短期阵痛和长久焦虑,集中地呈现出来。
从业绩上看,辉瑞的困境已经不是“新鲜事”。2025年第一季度,辉瑞总营收已经同比下跌8%。前三季度,辉瑞总营收450.22亿美元,同比下降2%,Q3的营收更是由去年同期的177亿美元降至166.5亿美元,同比下降6%;Q3净利润为35.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
凭借新冠疫苗Comirnaty和新冠口服药Paxlovid,辉瑞曾成为全球首个年收入超千亿美元的制药企业。但随着市场消退,这两款产品持续下滑。今年第三季度,Paxlovid收入同比暴跌55%,Comirnaty也下降了20%,辉瑞正面临最陡峭的收入断崖。
更深的焦虑在于,辉瑞的多款王牌产品即将迎来专利到期。未来五年内,Eliquis、Prevnar13、lbrance、Xtandi将相继面临仿制药冲击。其中,Eliquis今年Q3贡献了20.03亿美元收入,占辉瑞总收入的13.7%,该药将于2026年率先专利到期。
因此,无论是砍掉11条管线,还是百亿竞价收购Metsera,都是辉瑞为应对危机采取的腾挪之举。
尤其是对Metsera的收购,被视为辉瑞在GLP-1赛道的“放手一搏”。Metsera处于2b期的GLP-1受体激动剂MET-097i支持每月一次注射,在12周的Ⅱ期试验中,受试者体重减少了11.3%,且副作用有限,极具竞争优势。
事实上,辉瑞曾早早布局炙手可热的GLP-1赛道,并且多次表示“肥胖产品是公司应对80亿美元的专利危机的潜力增长点”。但随着管线推进不断受挫,辉瑞三款GLP-1激动剂的研发全部终止,业内一度认为辉瑞全面退出该赛道。
直到今年9月22日,辉瑞与Metsera达成初步协议,以每股70美元、总价约7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重新落子GLP-1。
然而,同样焦虑与迫切的不只辉瑞。曾在今年9月裁员9000人的诺和诺德,也正在积极寻求解法——10月30日,诺和诺德突然提出每股77.75美元,总价约9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要从辉瑞手里抢下Metsera。
诺和诺德同样处于专利悬崖的梦魇之下,司美格鲁肽的核心专利将于2026年3月到期,已有多家仿制药虎视眈眈,替尔泊肽的亮眼表现更是带来一重压力。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窘境下,诺和诺德正试图通过收购,巩固自身在代谢领域的优势。
诺和诺德入局后,一场颇有火药味的竞价就此开启。两家制药巨头展开多轮竞价,辉瑞将报价提升至每股70美元(总价81亿美元),而诺和诺德则报出每股86.2美元(总价100亿美元)。直到在最后阶段,辉瑞将报价提升至与诺和诺德持平的水平,均为每股86.20美元,总价最高达100亿美元,从而达成交易。
事实上,不只辉瑞与诺和诺德:未来五年,全球制药业将迎来最恐怖的专利到期潮,默沙东的Keytruda、强生的Darzalex、罗氏的Ocrevus和Vabysmo、BMS的Eliquis和Opdivo等“重磅药”将陆续走入“悬崖”。
其中,默沙东K药(Keytruda)的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Evaluate预测其2030年的销售额将比2024年(295亿美元)下滑近一半。今年前三季度,默沙东制药业务收入432.9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而K药的销售额达233.03亿美元,同比增长8%,增势已明显趋缓。
O药(Opdivo)则是BMS最突出的资产。为了延长专利保护期,BMS通过推出新剂型和新适应症开发,成功将O药的专利保护期延长至2028年。此外,BMS的Revlimid将在2026年专利到期。
今年前三季度,BMS收入356.92亿美元,同比下降1%,Q3营收122.22亿美元,同比增长3%。其中,Opdivo在2025年前三季度保持稳定增长,收入73.56亿美元,同比增长8%。而Revlimid前三季度收入下滑至23.49亿美元,同比下降47%。
行业已再次站在关键的转折点——未来五年,前所未有的专利到期潮将席卷大多数MNC。无论是向内“战略收缩”,还是向外“开拓增量”,站在最真实的焦虑面前,穿越周期、寻找下一个增长极,已成为所有MNC的共识。
产业资讯
E药经理人
2025-11-12
8
产业资讯
建国路128号
2025-11-12
8
产业资讯
医药投资部落
2025-11-1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