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资讯
谈思生物
2025-11-25
4
CXO的底层逻辑始终与创新药紧密相连:创新药是“水”,CXO是 “鱼”,一旦创新药投融资形势好转、临床项目推进速度加快、商业化订单数量增多,CXO自然会“水涨船高”。过去两年,受全球创新药投融资规模缩减、药企控制成本等因素影响,CXO行业经历了一轮估值的回调;但自2025年起,随着创新药行业景气度的逐步提升,CXO行业也步入了“水宽鱼大” 的新发展阶段。
近期公布的三季报数据表明,CXO企业业绩整体向好,多家公司净利润达到历史峰值,在手订单充裕,行业景气度持续上扬。
1
龙头引路,行业普涨
2025年前三个季度,A股市场中同花顺归类为医疗研发外包领域的29家CXO上市企业,整体营收达740.6亿元,其中21家企业营收实现正增长,平均增速为15.8%;整体净利润为169.3亿元,其中20家企业净利润呈正增长态势,4家企业出现亏损。这一成绩相较于去年同期(彼时22家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有了显著改善。
其中,行业领军企业药明康德堪称CXO板块的“晴雨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达120.76亿元,同比大幅跃升84.8%,刷新历史纪录。若观察其近三年的业绩情况,药明康德的归母净利润增速勾勒出一条完整的“深U型”曲线。从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其增速分别为72.91%、9%、-1.63%和84.84%,净利润走势从高速增长到短暂回落、再到强势反弹。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药明康德“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业务模式持续释放效能。化学业务中的小分子CRDMO管线转化效率颇高,不断吸引优质分子流入。截至三季度末,小分子CDMO管线的商业化项目数量首次突破80个,预计到年底,小分子原料药反应釜的总体积将超过400万升,为业务持续放量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当前业务推进情况,药明康德在报告中上调了全年业绩预期:营收目标从425 - 435亿元提升至435 - 440亿元,增速预期从13 - 17%上调至17 - 18%,并预计盈利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将全年自由现金流从50 - 60亿元大幅上调至80 - 85亿元,展现出对未来业绩增长的强大信心。
除药明康德外,其他头部CXO企业也有出色表现。康龙化成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36.45亿元,同比增长13.44%,归母净利润为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52%。基于前三季度业绩表现,康龙化成宣布将全年收入增长目标上调至12 - 16%,并宣布斥资13.46亿元收购佰翱得82.54%的股份,进一步强化其在早期研发环节的战略布局。
泰格医药作为国内临床CRO领域的龙头企业,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7.8亿元,同比增长3.9%,归母净利润为6.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98.7%。九洲药业CDMO项目管线愈发丰富,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2.90亿元,同比增长7.37%,归母净利润为2.22亿元,同比增长42.30%。凯莱英在历经2023年、2024年两年的业务收缩后,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净利润同比双位数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1.83%及12.66%。
2025年前三季度A股CXO公司业绩表现

此前,因行业周期性调整的冲击,CXO板块的估值一度跌至历史低位区间。不过,随着三季报数据有力验证了业绩复苏的可持续性,市场对这一行业的信心正不断修复,板块估值也逐步朝着历史中枢水平回升。
截至10月31日,A股市场中的29家CXO公司股价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扬态势,平均涨幅突破60%。其中,南模生物、美迪西、皓元医药、昭衍新药、成都先导这5家公司的股价更是实现翻倍增长。行业龙头药明康德的股价涨幅达86.3%,市值相较于年初增长了1300多亿元。
2
行业景气度上升
CXO估值的回升,不仅是对CXO行业复苏的有力佐证,更凸显了市场对创新药产业链景气度上扬的高度认可。
今年以来,国内医药行业的投融资环境显著改善、明显回暖。2025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医疗健康领域一级市场共计发生1032起投融资事件,虽同比下降11.6%,但融资金额高达795.3亿元,同比上涨22.4%,单笔融资规模显著扩大。其中,创新药赛道的表现格外亮眼:一级市场共完成324起融资事件,同比上升5.2%;融资金额达55.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67.6%。恒瑞医药、劲方医药、映恩生物等企业通过上市成功募集到大额资金,资本市场对创新药领域的信心持续增强。
创新药BD交易的爆发式增长,已然成为推动CXO需求增长的关键动力。2025年前三个季度,全球创新药交易市场持续活跃,交易总金额高达1910亿美元,已超越2024年全年水平。其中,中国相关交易的表现尤为突出,共完成230笔交易,首付款达50亿美元,总金额达937亿美元,与国外交易总金额基本持平,且规模和笔数均已超过2024年全年,增长态势十分迅猛。从发展趋势来看,2025年中国相关交易总金额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在这一轮创新药BD出海的热潮中,国内CXO企业凭借在研发速度、质量控制和成本效率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正赢得越来越多海外药企的青睐。随着国际合作的不断深入,包括药效药代、毒理安评等在内的早期研发环节,正逐步向国内优质CXO平台转移。依托完善的产业链支撑,中国CXO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参与度和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其在全球创新药研发体系中的地位也进一步巩固。
海外需求的复苏以及产业转移的趋势,为国内CXO企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2025年前三个季度,头部CXO企业的在手订单普遍呈现双位数增长态势。药明康德在手订单达598.8亿元,同比增长41.2%;康龙化成新签订单增速达13%,其中CMC部分增速更快,接近20%;凯莱英新签订单保持双位数增长,并对Q4新签订单形势持乐观态度;昭衍新药累计新签订单16.4亿元,在手订单达到25亿元。
订单的持续增长直接带动了临床前研究的关键资源——实验猴的需求。作为药物安全评价研究的战略资源和必要投入,食蟹猴的单价从2022年巅峰期的20万元/只一度跌至5 - 8万元,但2025年已回升至9 - 10万元区间。这一趋势让那些拥有自有猴场或储备了实验猴的CXO企业受益匪浅,昭衍新药前三季度净利润暴增214.79%,核心驱动力正是猴价回升带来的生物资产公允价值收益。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行业的火热程度。
3
从多肽到ADC
在CXO行业整体呈现回暖态势的大背景下,不同技术赛道却展现出极为明显的分化格局,产业重心正从传统小分子化学药向生物药以及复杂分子领域转移。多肽、ADC、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的需求迅猛崛起,已然成为驱动行业增长的关键力量。
多肽药物CDMO的爆发式增长,主要归功于GLP - 1受体激动剂在全球市场取得的巨大成功。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在2025年前三个季度的销售额已突破600亿美元,这直接催生了对多肽原料药及中间体庞大的外包生产需求。
2025年前三个季度,药明康德的TIDES业务(主要涉及寡核苷酸和多肽)收入达到78.4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飙升121.1%,在手订单同比增长17.1%;凯莱英的化学大分子业务(包含多肽)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50%,多肽固相合成产能将提升至44,000L;九洲药业的多肽GMP生产线持续进行扩建,预计在2025年年底投入使用;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诺泰生物突破了长链多肽规模化生产技术,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增长21.95%和26.92%;圣诺生物专注于多肽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大幅提升53.96%和123.03%。
ADC药物的巨额BD交易,更是让ADC CDMO产能变得异常抢手。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由于ADC生产工艺复杂,对规模经济和专业能力的要求远超普通药物,其生产外包率高达70%,显著高于其他生物药34%的平均水平。兼具商业化生产经验、能够覆盖抗体、ADC原液及制剂的一体化研发生产平台,在全球范围内都极为稀缺。
药明合联作为行业龙头,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7亿元,在手订单近100亿元,其客户群体中包含13家“全球制药企业20强”公司。皓元医药基于在ADC领域多年的深耕与积累,成功搭建了XDCPayload - LinkerCMC一体化服务平台。2025年上半年,其ADC项目数突破70个,在国内已实现ADC出海的22家企业中,皓元医药服务了超过95%的客户。
无论是多肽还是ADC,热点领域的订单增长表明CXO行业的成长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只要创新药技术迭代不停歇,CXO的技术升级需求就不会中断,订单增长的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有力保障。值得留意的是,海外政策对CXO行业的影响正逐渐减弱。此前市场担忧的中美贸易摩擦、海外监管政策变化等风险,并未对CXO的海外订单造成实质性影响。相反,中国CXO在多肽、ADC等复杂制剂领域展现出的综合优势,使得海外药企在选择合作伙伴时,更倾向于优先考虑中国企业,这也使得药明康德、凯莱英等龙头企业海外订单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4
结语
创新药的浩荡长河奔腾不止,CXO的远航征途亦永无终点。“海阔凭鱼跃”,CXO的强劲复苏,绝非简单的周期性反弹,而是创新药产业链的价值深度重塑。未来,中国CXO将挣脱单一成本优势的桎梏,毅然转向技术引领驱动与全方位全球化布局,唯有如此,才能稳固其在全球创新药产业链中的关键核心地位。
产业资讯
谈思生物
2025-11-25
4
产业资讯
医药魔方Invest
2025-11-25
3
产业资讯
医药观澜
2025-11-2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