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24省已部署,多省开启“云胶片”集采,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启动
医改专题 医药经济报 2025-11-25 3

11月20日,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在京启动,患者“提着胶片到处跑”的传统就诊模式正加速成为历史。截至日前,北京、河北等24个省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完成医保影像云软件部署,具备影像云索引数据上传能力和省级平台端影像数据跨省(市)调阅能力。当日下午3时的实时数据显示,国家医保局归集的医保影像云索引数据已超过1.7亿条,并以每分钟约1430条的速度持续增加。

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院长王振常表示,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诊疗数据测算,全国统一平台形成后,预计每年可节约重复检查及实体胶片的费用约800亿元左右。这些资金将有望“腾笼换鸟”注入创新和数字技术改革,带来云存储、云计算、智能算力等产业链条的爆发式增长。

2027年将实现全国一张网

“启动仪式后,调阅路线将进入实质性运行,比如北医三院作为就医地将为三明、延安等参保地异地就医患者提供影像调阅常态化服务。”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主任付超奇介绍。据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等也分别实现了与指定省份间的影像跨省调阅。

国家医疗保障局副局长王文君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国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规模已超过6.5亿人次,日均达到约37万人次。跨省重复检查频繁,一直是参保人员反映强烈的痛点。然而,想要实现跨省调阅,存在“找不到、存不起、调不顺、阅不快”等诸多现实障碍,如数据流通壁垒;医疗影像数据大、存储成本高;不同医疗机构间系统不兼容、格式各异难以直接对接调取;远程调阅大文件网速延迟、加载缓慢等。

“我们解决了几个以前制约医保影像互通互认共享的瓶颈。”付超奇说,一是建成全国医保统一的信息平台,已覆盖全国100多万家定点医药机构及全国13.3亿参保人。二是国家医保局发布了统一规范的医保影像数据索引号编码标准,指导各地按照标准规范赋码,通过共享模块逐级上传至国家医保信息平台,解决了“找不到”的问题。

“各地医保局已经把影像的本地存储以及跨地传输作为一项医疗服务进行‘云胶片’集中采购。贵州已率先完成落地,河南、宁夏等省(区)也在跟进。这种模式不需要当地财政花一分钱,就解决了影像存储、传输及可持续运营的问题,可以完全实现在医保体系内的持续循环。”付超奇说。

多省启动数字化耗材集采

2024年11月2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统一将实体胶片从价格项目构成中剥离,由患者按需选购,实体胶片实行零差价销售,不捆绑收费,并将数字影像处理、上传与云存储纳入放射检查的价格构成。这就意味着,数字化耗材成为必选项,而实体胶片成为可选项。

“我们已在5个地级市选择区域中心医院联动社区医院,率先与北京大学第三人民医院成功实现跨省影像调阅。”宁夏回族自治区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肖生勤在启动仪式上介绍。同时,宁夏回族自治区医保局联合自治区相关部门,制定了宁夏“云胶片”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方案,于11月3日正式启动医保影像“云胶片”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不同于传统的医用耗材,“云胶片”本质是嵌套于医疗流程中的信息化创新解决方案。“云胶片”集采,其实是以省(区)为单位,将全省(区)公立医疗机构年度影像检查原始数据资料的处理和上传存储应用服务,作为数字化耗材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标承担主体,以支撑全省(区)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调阅共享等工作。

据悉,宁夏按照“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的思路,以集采方式明确“云胶片”服务标准,降低“云胶片”服务成本和价格。由集采中选企业为全区医疗机构提供“数字影像处理和上传储存服务”,采购周期为5年。

11月11日,河南省宣布,该省数字影像检查“云胶片”联盟采购工作开标,中原算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拟中选,12月底前中选结果将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执行。在河南之前,贵州省“云胶片”集中带量采购项目已于8月下旬进入落地执行阶段,贵州的中标价格为4.95元/次,首年采购量2156万次,采购周期两年。

根据国家医保局规划,2025年底将力争实现全国部分医疗机构跨省调阅医学影像信息。下一步,指导地方在先期实现影像数据区域内调阅共享基础上,拓展影像数据跨省异地调阅共享范围,力争2027年底前实现全国医保影像云数据“一张网”“路路通”。


您可能感兴趣
今日起,2大类耗材集采开始报量
今日起,2大类耗材集采开始报量
医改专题 药智医械 2025-11-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