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国内外两大重要医药政策
产业资讯 龙谈价值2023 2025-11-29 3

大家好,我是龙哥。

这两天国内外医药领域均有比较重要的政策推出或落地,我们就在本文一起来聊聊,由此来看看国内外目前和未来的医药行业政策方向。

1、美国药品大降价

前天,美国医疗保险与医疗补助服务中心(CMS)公布了通胀削减法案(IRA)下的第二批药品价格谈判结果,关于IRA法案的详细解读,我们在今年3月份的文章《美国药品大降价》中有较为详细的介绍,这里就不再做过多政策本身的解读,我们直接来看第二批价格谈判的结果。

第一批IRA法案谈判药品合计有10个品种,在2024年初公布名单,2024年8月进行价格谈判落地并公布结果,结果显示10个品种的终端月用药费用平均降价幅度为65.19%,价格降幅区间为37.6%-78.6%

第二批IRA法案谈判药品合计有15个品种,在2025年初公布名单,2025年11月进行价格谈判落地并公布结果,结果显示15个品种的终端月用药费用平均降价幅度为61.94%,价格降幅区间为38.2%-84.8%

看这个价格降幅,是不是很有国内医保谈判降价那个味道了?是不是担心美国药品行业要完蛋了?

不要慌,问题不大以上价格降幅是终端价降幅而不是出厂价降幅,实际出厂价降幅要远小的多

我们以大家最熟悉的百济神州的财务报表来解释这个问题。百济神州的美股财报中有披露如下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产品收入合计是48.286亿美元,其中报表上的产品净收入是38.056亿美元,中间差的10.23亿美元,就是“rebates and sales returns”——销售返利和退货,也即25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给美国医保管理机构的销售返利部分占总的产品收入比重是21.2%

如果我们假设销售返利大部分来自美国市场收入,2025年前三季度百济神州报表端来自美国市场的收入是20.165亿美元,其中泽布替尼前三季度美国销售额为19.90亿美元,也即百济在美国市场收入几乎全部是泽布替尼。

以此可以推算,销售返利占百济神州美国销售额的33%左右。

我们再回到这两次IRA降价情况来看,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的可比品种,强生/艾伯维的伊布替尼的月治疗费用由14934美元降至9319美元,降价幅度是37.6%;阿斯利康的阿卡替尼价格由14228美元降至8600美元,降价幅度约为39.56%。

假设未来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也被纳入IRA,降价幅度也在35%-40%之间,并且假设降价后消除销售返利部分,则实际的百济报表口径的出厂价降价幅度约为3%-10%,中性预期是出厂价降价7%。

再考虑Medicare PartD支付只是美国总体医保支出的一部分,以及美国市场收入占全球收入比重50%-70%,实际的收入端影响就只有低个位数

其他降价幅度比较大的品种我们也可以去类比,例如:GSK的COPD三联疗法Trelegy Elliptaz在2024年使用了53亿美元的PartD的医保费用支出,而GSK实际24年销售27.02亿英镑,其中美国销售19.86亿英镑(约25亿美元),再考虑PartD支付的部分,实际渠道价差可能高达2倍以上,而该品种本次谈判降价幅度是73%。

也因此,IRA法案从目前来看,的确是很大程度上去削减渠道回扣费用,对出厂价不能说完全没影响,但这个影响幅度的确比较有限,这也是为什么欧美的MNC们很多不惧政策面而股价持续创出历史新高(产品管线增长的公司)。

IRA法案的其他影响,在年初的文章中都有讲到,唯一不同的点是,小分子药物纳入IRA法案的时间可能与大分子拉平,这样不会形成对药物形式的歧视,从而不影响药企开发小分子药物的意愿。

2、国内推进省级医保统筹

昨天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常会,部署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工作,从而发挥保险互助共济优势,增强医保制度保障能力,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为什么要推进省级医保统筹?

目前的国家医保是市级统筹,一个省内各个地级市之间的基本医保账户是独立的,这个就会存在一个问题,省内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在经济结构中的作用可能存在较大差异,这就意味着各个城市之间的就业、财政状况存在较大差异,对应的会较大程度上影响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的收入情况,进而影响各个城市的支付能力。

中西部省份有一些省会,就有比较别致的“外号”,例如成都的“成惯吸”、武汉的“捂着吸”、西安的“安慕吸”、合肥的“吸的肥”,这些省会城市会对省内周边城市从产业、经济到人才形成虹吸,从而出现明显的省内经济发展的区域间不平衡。

对于经济发达的城市,优质企业数量多、工作岗位多、就业机会多,职工医保充裕的同时,财政收入也较多,对于较为依赖财政支出的居民医保也会比较游刃有余。

而对于经济发展较差的城市,则是职工医保欠缺、老百姓较多依靠居民医保,又同时由于财政收入压力大,依赖财政支出的居民医保本身收入压力就很大,从而导致医保压力double。

刚好昨晚国家医保局发布了2025年1-10月的统筹医保收支数据:

2025年1-10月医保统筹基金收入2.35万亿同比增长1.97%,其中职工医保收入1.515万亿同比增长5.8%维持稳定,居民医保收入8369亿同比下降4.3%为近两年首次转负

2025年10月单月医保统筹基金收入2434亿同比下降15.98%为近年最差单月表现,其中职工医保收入1638亿元同比增长8.96%表现较好,居民医保收入796.8亿元同比下降42.86%,此前9月单月下滑34.5%,为近两年居民医保收入最差的单月同比

每年底到次年初一般是居民医保密集缴纳的时间,今年居民医保相较往年表现月度更平均一些,但高达43%的同比下滑幅度仍可能预示着地方财政的较大压力。

在总体的医保收支结构中,职工医保的收入和支出占统筹医保收支比重分别为64%和57%,这部分医保缴纳人数约3.8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8%左右,且缴纳人数还在增加,平均支付能力较强,收支表现均较为稳定。

居民医保部分覆盖全国约9.4亿人,占全国人口的67%左右(另外5%既没有职工医保也没有居民医保),这部分人群在逐渐下降——部分转到职工医保。

居民医保的人均医保支付水平只有职工医保的22%,2024年人均居民医保支出1126元VS人均职工医保支出5034元。

居民医保约有三分之二来自财政支出——你交的400块居民医保费用相当于财政平均给你补贴700-800,且越是经济差、财政收入差的后新城市的医疗支出更加依赖居民医保/财政,本身会形成悖论。

以上两方面原因——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医保收支结构,使得进行省内的医保统筹就变得较为重要,这是医疗领域“共同富裕”的一部分,不仅是对投资的影响,更是影响每一位读者的切身利益。

至于对医药行业带来的潜在影响,主要是后线城市的医疗支付能力会有边际改善,例如用药、器械,还有后线城市的医疗服务等。

......

不知不觉又到月底,老规矩月底开一次赞赏,大家的支持是我们持续分享的动力。

11月还是挺不容易的一个月,但相较9-10月,港股创新药行业还是有所好转,11月以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累计涨1.66%(10月份为-11.05%),恒生创新药指数累计涨2.15%(10月份为-12.74%),月度表现转正,11月美股创新药XBI指数涨9%、表现强势。

全球创新药行业在技术层面在蓬勃发展、持续突破,创新药本质是高端生物科技,科技行业投资核心是跟随技术发展,国内外政策面的影响也都已经逐渐清晰,还是可以多一些信心,多一些耐心。


您可能感兴趣
医疗健康,全美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
医疗健康,全美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
产业资讯 医药财经 2025-11-29 3
国内外两大重要医药政策
国内外两大重要医药政策
产业资讯 龙谈价值2023 2025-11-2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