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制药巨头第1季度在华业绩出炉,高管如是说
产业资讯 2016-07-01 3203

来源:PharmAsia News 2016-06-30


《亚洲制药新闻》长期跟踪的10家大型跨国药企2016年第1季度在华平均增速由2015年的11%下滑至8%,首次跌至个位数区间,反映了中国经济下滑所带来的后续影响。

赛诺菲、阿斯利康、辉瑞和默克仍维持两位数的增速,而诺华、礼来和葛兰素史克则继续苦苦挣扎。 

赛诺菲以18%的增速傲视群雄,主要得益于迎合中国日益增长医疗需要的产品组合开发,以及对大城市之外的市场之开拓。

阿斯利康也借助于恰当的产品组合达到了11%的增速,呼吸系统用药的拉动作用依旧强劲。

武田制药在今年3月截止的上一财年在华增速也达到了11%,品牌仿制药(主要是泮托拉唑)和非处方药起到了拉动作用。这家过去主要依赖美国和日本本土市场的公司,目前新兴市场贡献率已达到18%。

辉瑞和默克各个市场产品销售平稳,新兴市场总体增幅达到14%,中国市场贡献最大。

中国进入零增长

价格压力对跨国药企冲击持续,且无缓和迹象。价格压力不仅来自省级招标,还来自发改委等监管部门的价格专项调查,以及在商业流通领域推行的“两票制”。

降价等医改措施以及自身业务重塑对GSK带来巨大冲击,在第一季度,葛兰素在华销售额暴跌28%,抗哮喘药舒利迭跌幅更是高达32%。CEO安伟杰在上季度盈利会议上曾指出,中国业务份额占集团总体份额相对较小,约为5%。

为了在合规丑闻后重塑企业在华形象和实现业务增长,GSK愿意主动降低某些产品的价格。

GSK作为参与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的两家跨国药企之一,同意乙肝药物韦瑞德(替诺福韦)降价67%。针对中国市场总体下滑,安伟杰评论指出,中国市场新的趋势是“总体急剧下滑,快速进入零增长,至少目前如此。”

新兴市场降价和抗贫血药物需求下降也令诺华制药的首席执行官David Epstein忧心忡忡。他以中国和委内瑞拉为例指出:“一些国家受降价和市场低迷的影响,市场增幅比以往大幅下降。” 

仍有空间

然而,也有人认为通过扩大核心产品的市场准入,中国市场仍有增长空间。

例如,罗氏通过扩大适应症和可及性项目助推业绩稳健增长。尽管这家瑞士退出了国家药价谈判,但其最畅销药品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已在广东、广西、海南、江苏、浙江以及内蒙等多个省区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雅培首席执行官Miles White也强调提升市场份额的重要性,他表示对中国市场仍持乐观态度。

阿斯利康CEO—Pascal Soriot则强调将继续加大中国投入,其优异表现得益于良好的商业组织、持续的研发投入以及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我们在中国将迎来巨大商机。”

 

您可能感兴趣
一个“典型”Newco公司的一生!
一个“典型”Newco公司的一生!
产业资讯 胖猫的生命科学札记 2025-07-16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