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FDC-PharmAsia News
药品降价:最头痛的问题?
跨国药企在新兴市场的总体业绩不如人意也引发了投资者的担忧。Bernstein高级分析师Tim Anderson在4月9日的备忘录中写道:“在过去几年内,就新兴市场(EM)给制药企业带来的机遇而言,投资者的态度已经从乐观转为谨慎。”
Anderson说,各家企业的季度财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济衰退带来的影响,部分原因是某些市场,比如土耳其和中国众所周知的药品降价政策”,而巴西、墨西哥等其他市场则受到了专利悬崖问题的影响。
Anderson写道:“部分药企承认其对于未来新兴市场的增长预期已经有所下调。” Anderson以及其他几名分析师去年曾经在药品行业投资者中引发了一场争论,即是否所有新兴市场还是只有中国市场能维持两位数的增长("A Closer Look: Is Double-Digit Growth Sustainable In Emerging Markets? (Part 1 of 2)" -PharmAsia News, Aug. 8, 2012 4:27 PM GMT)。
虽然面临的挑战很多,但Anderson仍然对整个新兴市场持乐观态度,他指出:“我们仍然认为新兴市场的发展机遇很有吸引力,药品行业在这些地区继续投入是很有价值的。”
就中国市场而言,部分企业受药品降价政策的影响特别大。例如,赛诺菲(Sanofi)的主要产品波立维(氯吡格雷)、泰索帝(多西他赛)、克赛(依诺肝素)、乐沙定(奥沙利铂)于2012年9月遭遇降价。泰索帝在今年10月还将面临进一步降价("Bristol’s Taxol, Sanofi’s Taxotere Among Latest Victims Of China Price Cuts" — PharmAsia News, Sep. 19, 2012 5:12 PM GMT)。另一种重要药物,领先的胰岛素产品来得时(甘精胰岛素)去年第四季度在华销售额增长了26%,但今年1月也被降价12.9% ("GSK’s Lamictal, Sanofi’s Lantus Among Latest Round Of China Price Cuts" — PharmAsia News, Jan. 9, 2013 4:32 PM GMT)。
据Bernstein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各大跨国药企中辉瑞、葛兰素史克和默克在新兴市场增长最快,分别达到了15%、14%和9%。这几家企业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也是最高的。
2012年新兴市场增长情况
来源:Bernstein研究公司
去年第四季度增长缓慢
投资银行花旗集团称,去年第四季度中国的药品市场受到了重创。第四季度的药品销售额仅增长了11.2%,而第三季度增长了17.1%。据花旗银行统计的数据显示,第四季度的数据是自2007年初以来中国药品市场史上最低的季度增长数据。
去年第四季度的药品销量增幅也从上一个季度的12.3%降至7%。
花旗银行的数据是基于中国22个主要城市418家医院售出的处方药数据。与IMS一样,花期银行称其数据能够很好地反映主要城市大型医院的药品使用情况,但并没有涉及中国的农村市场。
花旗银行驻香港分析师Richard Yeh在4月9日的投资者备忘录中写道:“销售额的增幅仍然高于销量的增幅,这说明虽然部分品种遭遇了降价,但医生处方仍然倾向于价格较高的药品。”
Yeh指出,第四季度销售额和销量增长减慢“主要是因为总额预算制的全面实施。”
中国从2012年初开始提出总额预算制,要求各地医保机构制定每个财政年度医保支付金额的总增长率,并与每家医院协商确定年度预算总额,超出限额部分将由医院自负("2012 China Outlook: China’s Year Of The Dragon Will See Continued Growth Grounded By Healthcare Reform Stabilization" -PharmAsia News, Jan. 20, 2012 5:34 PM GMT)。
据花旗银行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肝炎、中枢神经系统(CNS)和精神疾病是前三大治疗领域,均超过了市场总体增长水平,都在20%以上(分别为28.6%、20.7%和20.7%)。
花旗银行称,第四季度抗生素的销售额仅增长了0.2%,而销量还下降了2.3%,这说明政府对抗生素的限制政策越来越严格。
另一方面,二三线城市的增长速度仍然超过一线城市。据花旗银行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二三线城市药品销售额的平均增幅约为14.3%,而一线城市的平均增幅只有10.5%。北京市的销售额增长率从第三季度的10.8%降至第四季度的3.8%,上海市也从15.2%降至10.2%,“这反映了年底费用控制带来的影响。”
这可能是部分跨国药企落后于整个中国市场的另一个原因。跨国药企历来是以大城市为发展重点,上海和北京是中国最大的两个药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