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生物谷 2013-5-24
为逐步掌握中药材流通数据信息,引导中药材种植与销售,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并为政府和行业提供中药材流通的基本信息,商务部2012年初建立了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制度,定期发布数据。继2012年5月、9月发布了《2011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和《2012年上半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之后,2013年5月23日,再次发布《2012年中药材重点品种流通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将纳入统计的29种中药材分为根茎类、花类、果实类、菌类和动物类五大类,分别对其2012年市场流通情况(包括销售量、销售价格以及市场存量等)、价格波动情况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报告》数据采集自85个中药材产地的商务部门、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和6家中药材专业网站。
据统计, 纳入统计的29种药材中,2012年价格同比上涨的有17种,涨幅较大的品种有:三七、天麻、人参、当归等根茎类药材。这些品种种植周期较长且产地集中,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价格同比跌幅较大的有7种,分别为:山药、金银花、麦冬、白芷、川芎、山茱萸和太子参。这些药材的基本特点是种植周期短、种植区域相对分散,特别容易因扩产出现滞销现象。甘草、枸杞、附子、大黄和元胡等价格从2011年开始基本维持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