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英国《金融时报》 社评 2013-7-15
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简称GSK)成为最新一家被控靠行贿在中国市场赢取业务的制药公司。去年,礼来(Eli Lilly)和辉瑞(Pfizer)已就关于其在中国行为的类似指控,与美国监管当局达成了和解。
尽管葛兰素史克声称尚未发现任何证据显示其中国业务有行贿行为,但一次全面调查应该就可确定该公司是否从事了不当行为。显然,没有任何理由能为向中国官员和医生行贿的做法开脱。不过,这些指控也让人注意到了中国医疗体制中的一个更深层次的弊端。
随着国家变得越来越富裕,中国人开始期望享受更好的医疗服务。但政府对医院的拨款还不够支付诊治患者的成本,医院不得不通过别的渠道弥补资金缺口。那些没钱看病的患者往往很难得到诊治。即便是那些更幸运的患者,也经常要接受医院建议的一些实际上不必要的诊治,因为医院想多收点钱。医疗服务提供者通常对药品加价15%、将之作为一种收入来源,医生往往会给患者多开药。
医生们心中也有怨气。他们领着即便以国内标准来衡量也偏低的薪水维持生活,而且抱怨在社会上得不到尊重。在贿赂现象依然严重的中国,医生们生活清苦,也就必然有一些医生会想办法拿回扣,以补贴微薄的收入。
这些都不能成为制药公司和医疗界不当行为的借口。不过,执法只能解决部分问题。这些不当行为是由一些强大的激励因素催生的,这些激励因素必须予以根除。
这就需要投入资金。与其他领域一样,中国政府在医疗领域也必须采取更多措施来满足民众日益升高的期望,解决中国社会显而易见的不平等问题。
体制改革也是必要的。多数西方国家的医疗体制都会指定一家中央机构来判断哪种治疗有效且物有所值。中国也应当这么做。它应当效仿西方的努力,尽可能地使用价格低廉的非专利药。
过去,西方检察官就经常支持对中国市场上的商业腐败行为发起高调的调查。中国当局自然更应该以更加强硬的态度整治自己的地盘。但与此同时,中国也需要建设一个既能满足民众需求、又能防范不当行为的医疗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