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药促会第九届会员大会第三次会议 上的讲话(摘要)
陈 竺
2012年6月1日
尊敬的桑国卫副委员长,药促会的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卫生部,代表中华医学会,对桑国卫副委员长当选中国药促会荣誉会长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几年来,中国药促会在桑国卫副委员长的带领下,以创新、产业化、国际化为宗旨,坚持促进中国民族医药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坚持围绕新一轮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致力于医药创新的会员单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服务,在支持医改、推动产业发展、加强政策研究、开展国际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推动我国医药产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临床工作和公共卫生服务实际上是和药物的发展、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是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医务工作者、公共卫生工作者要维护群众健康,与疾病做斗争,医药、医疗仪器设备、器械(包括耗材)就是他们手中的武器。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扶持,我国的民族制药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广大药品生产单位强调社会责任感、加强药品研发和质量管理,为公众健康提供质量合格、价格合理的药品,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保障人民的健康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到卫生部工作以后,和生物制药企业有了一些联系。我感到当人民健康遇到重大挑战的时候,民族企业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展示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时,我国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及时研制出了抗击甲流的疫苗,并克服各种困难,高效、及时组织生产,有力保障了人们群众的健康需要。另一方面,我国的药物传承创新近年来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对面临着的严峻挑战保持清醒:
第一,我国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还不强。到现在我国还没有“重磅炸弹式”的药物,即年销售额能够超过十亿美元的单一品种药物现在还没有。
第二,我国制药产业结构还非常分散(在个别领域甚至还有些乱)。制药产业发展和优化需要非常强的政策支持,现在支持力度还不够,总的来说药物政策相对滞后。另外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制药产业诚信体系建设以及监管的体制机制严重滞后,跟不上人民群众的需要,跟不上我国快速发展的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
基于以上分析,我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角度,同时也作为一名医药卫生工作者谈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第一,要认清当前国内外的大好形势,动员药促会的成员单位更好地投入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来。医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符合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与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克强同志在4月17日的全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有一个非常精辟的提法,即抓住医保、医药、医疗三个重点环节,实行“三轮驱动”。实际上就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将虚高的药品价格降下来,也要纠正低于成本价格投标抢标,干扰正常医药市场秩序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基本药物和整个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质量安全。
同时我觉得大家也要看到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为医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重大新药创制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六个重大专项之一,近年来已经取得了一批以盐酸埃克替尼为代表的创新性成果;此外在通用名药物,大宗药物产品的质量、水平的提升方面也产生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与新药研发相关的平台建设也被放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在重大专项实施过程中已经开始得到确立。我听说新药创制重大专项中60%的项目已经是由企业牵头。
最要紧的一条是科技体制改革强调企业在技术创新当中的主体地位,还提出了大学、科研院所要围绕企业创新需求提供服务,当然制药企业本身的创新能力也要借着“东风”提升,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型药械创新体制和机制。克强同志要求我们在医改当中结合科技重大专项,注意通用名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解决“人人享有”的问题。
此外,还要关注一些新型医疗技术的应用。除了化药、中药、生物药之外,近年来干细胞的研究、基因治疗的研究都已经进入到临床的研究应用阶段。这些领域是未来药物创新的重要增长点;除了药品外,我国对医疗器械、装置、耗材的需求量也非常巨大。制药企业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的大好形势,振奋精神,积极参加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同时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开创我们的民族制药产业的新天地。
第二,要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感,建立和完善诚信体系,把药品质量安全放到高于一切的位置。企业文化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真正能可持续发展的制药企业必备的道德要求,因为药品不是一般的商品,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制药企业的道德要求在所有企业中应该是最高的。最近发生的铬超标药用胶囊事件中,部分药品生产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使用不合格辅料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极大地损害了我国医药产品的声誉。我对此非常痛心。深化医改,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离不开我们的制药企业。但是少数害群之马以及一部分质量意识淡漠的企业对整个药品产业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我觉得未来监管工作必须要加强,需要进一步完善药品、药用辅料和包装材料监管的长效机制,提高能力,强化监管。制药企业要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危机意识。我希望大家都牢记制药企业是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感,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的有关要求,永远生产质量合格、安全有效的药品。
第三,我想谈一下创新。刚才宋会长的工作报告讲得非常全面,我赞赏建立这种促进会,有点像美国的PhRMA的雏形,而且药促会把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推动,还把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我感到药促会的工作报告中有很多创新之举。
现在我们的科研院所、大学,要更主动地去为企业服务。因为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如果科研和产业还是“两张皮”的话,恐怕我们的创新能力永远难以提高。只有把科研融汇到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这样一个主流当中,我们的科研院所、药科大学的研究队伍才有出路。
我也想对企业的同志们提个建议,就是大家要注意和临床医学界的合作,某种意义上说,在药物研发当中,临床这一环节是最为重要的,因为真正要搞药,很多源头的信息是来自于医生的,最后这个药能不能搞成,也是要医学界来检验的,可以说成也临床,败也临床。我认为这方面可能也是一个短板。我希望今后医学界和药学界应该在这种高品位的平台上加强合作。
我还想对药促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重要工作做一个回应,就是希望药促会加强药物政策研究,支持政府的监管工作。医改以来,我们越来越感到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国家药物政策,包括产业政策、采购政策、合理使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应政策的配套、完善,实在是太重要了。药促会在合理使用抗生素方面主动配合政府做了很多工作,希望今后能做得更好。现在我们讲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促进公立医院改革,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的健康实惠,我想争取今年下半年,最迟明年把埃克替尼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让农民中有适应症的肺癌患者能享受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所带来的福祉,真正实现“创新为民”,即一定要让企业的最好产品通过合理的政策安排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效益。反过来也让政府对医改的投入成为拉动民族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一个强大的医药工业、医药产业带动出来。当然这就需要在座各位的努力。
最后,我想对我国制药产业支持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并衷心祝愿中国药促会在桑国卫副委员长的领导下,为推动我国民族医药工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通过医药行业现代化、国际化,提高我国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