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技术的兴起,不是异军突起,更像是厚积薄发。
在新冠疫苗上的成功应用,将这一技术从幕后推倒了台前,激发了mRNA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开发。近几年,作为疫情以来的热门技术,mRNA备受各大药企关注,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开始布局mRNA平台的研发,行业进入到加速发展期。
截至目前,辉瑞、BioNTech、Moderna、赛诺菲、GSK、AZ等各大跨国企业已全线布局mRNA技术,在mRNA上的应用也从新冠疫苗逐渐向癌症治疗、传染病防治和遗传病治疗等上扩展。
据《mRNA疫苗和治疗药物市场趋势》报告预测,随着其他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产品的推出,mRNA药物市场预计从2028年开始增长,2035年将达到230亿美元。其中,预防性疫苗仍将是基石。
而在国内,截至目前,尚未有新冠mRNA疫苗获批上市。对于这片“蓝海”增量市场,除了像艾博生物、斯微生物等年轻的新兴药企外,以石药集团、华润医药、云南沃森生物等为代表的传统药企也争相要来“分一杯羹”,有部分企业自主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已获批临床,有的Ⅲ期临床试验基本结束。
被国内传统药企瞄准的mRNA技术,会成为支撑其未来发展的“押宝”吗?
尚未有国产mRNA疫苗获批,这会是下一个市场“蓝海”吗?
mRNA技术因新冠疫苗而火,但其来源发展、应用以及市场空间早已远远超出了“新冠概念”。
从mRNA技术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始于1961年。1995年首次实现接种编码癌症抗原的mRNA疫苗;2009年首次完成直接注射mRNA的人体癌症免疫疗法;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更是加速了各国对于mRNA技术的投入。2020年12月11日,美国FDA授权BioNTech的mRNA新冠疫苗紧急使用许可,实现了全球首个mRNA疫苗实现上市,同时也验证了mRNA技术平台在疫苗领域的适用性。
相较于其他种类疫苗,mRNA疫苗天生自带优势,具有研发周期短、生产工艺简单、免疫原性强、安全性较高等优势。因此,除了新冠疫苗外,目前能够应用的场景还包括:传染病预防、肿瘤免疫治疗、蛋白质替换等领域。
根据已披露的31家mRNA公司的180个在研产品,有76款预防性疫苗,32款治疗学疫苗,72款mRNA治疗药物。从各适应证临床试验数量来看,肿瘤居多,根据相关测算,2030年,mRNA肿瘤免疫市场规模可达174亿美元。
其中,mRNA药物研发主要处于临床Ⅰ期和临床前开发阶段;在mRNA治疗性疫苗和治疗性药物上,全球目前尚无获批的产品;在临床数量最多的肿瘤适应证上,mRNA药物最快仍处在临床Ⅱ期阶段。
相比之下,在新冠疫苗领域,目前已获批上市或获得紧急使用权(EUA)的两款药物获得了不斐的市场表现。2021年,Moderna凭借唯一的产品COVID-19 mRNA疫苗Spikevax收入180亿美元。2021年,辉瑞与BioNTech合作推出的新冠疫苗Comirnaty为辉瑞带来销售额367.8亿美元。BioNTech保留了德国、土耳其等的独家销售权,2021年,前三季度这些国家的销售额为25.86亿欧元。
相关研究机构曾于2021年预测,在2030年mRNA传染病疫苗市场规模可达140亿美元。然而,从实际结果来看,在上述两款药物获批上市后,这个目标就立刻被实现并远远赶超。
然而,回到竞争日益白热化的新冠mRNA疫苗领域,至今还尚未有国产mRNA新冠疫苗获批上市。此外,作为一种潜能巨大的创新疗法,mRNA还被寄希望于解决暂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如癌症、传染病和罕见病等,并成长为划时代的制药技术变革。
这一巨大的增量市场吸引了谋求转型发展的国内传统药企的争相布局。目前来看,国内的传统药企主要聚焦点在mRNA新冠疫苗的开发上。在当下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国内传统药企能否把握机会作为其发展的驱动力量,mRNA技术作为重要布局之一,其发展备受业内关注。
加大研发投入,国内传统药企的mRNA“野心”
虽然mRNA赛道炙手可热,但有分析人士指出,国内mRNA布局企业的创新转化能力依然有待提高。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君实生物、恒瑞医药、康希诺等诸多国内上市公司也都通过自主/合作研发的方式进行mRNA疫苗药物及相关产业链布局,覆盖领域包含了新型冠状病毒、带状疱疹、狂犬病、流感、结核、肿瘤等多个领域的疫苗及药物。
据不完全统计,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产品18个,非新冠mRNA疫苗产品40余个。由此可见,为避免发展出现内卷、同质化等问题,国内的药企亟需丰富其产品线。除了研发新冠疫苗外,需加大对其他重大疾病领域药物的研发投入,力求填补临床需求,布局下一代商业潜力巨大的产品集群。
今年以来,石药集团、康希诺生物及云南沃森生物在mRNA疫苗上取得较大进展,力求实现“零突破”。此外,华润医药则积极与云顶新耀合作开发和商业化mRNA疫苗的独立公司。
2022年4月3日,石药集团公告称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SYS6006已获国家药监局(NMPA)批准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YS6006是石药集团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毒株自主研发的mRNA疫苗。该产品根据毒株的流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抗原突变设计,临床前研究表明,该产品对包含Omicron和Delta在内的当前主流突变毒株具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
石药在mRNA技术的关键生产原料和辅料实现了内化生产和国产化替代,可满足大规模产能供应需求。此外,在石药mRNA疫苗产业化项目所在地——巨石生物科技产业园,除新冠疫苗外,还可生产人用狂犬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多种疫苗,总产能将达到每年十亿只,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年利税约100亿元以上。
4月7日,云顶新耀宣布,与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拟成立一家专注于发现、开发和商业化mRNA疫苗的独立公司,首先推进云顶新耀有best-in-class潜力的新冠疫苗。另外,华润医药集团拟对云顶新耀的mRNA技术平台进行战略股权投资,双方拟在mRNA新冠疫苗开发以及利用mRNA技术平台开发其他潜力领域开展合作。
中国生物则是与复诺健生物合资成立了中生复诺健,计划在合资公司开发mRNA疫苗产品,完善中国生物在mRNA领域的重要布局,抢占未来疫苗研发的科技前沿。2021年12月9日,国药集团表示中生复诺健在开展“德尔塔+”(Delta+)变异株mRNA疫苗研发基础上,启动了奥密克戎株疫苗研发,计划尽快完成中间试验及研究工作。
此外,作为国内单体拥有已上市疫苗品种数量最多,且独家拥有两大全球最畅销疫苗品种的传统疫苗企业——云南沃森生物在mRNA技术上的高投入,足以看出其力求转型为高技术壁垒创新药企的决心。
据沃森生物2021年年报,沃森生物报告期内研发费用达6.21亿元,同比增长252.13%,主要研发投入集中在mRNA新冠肺炎疫苗国内外项目研发和临床试验。
2020年6月,沃森生物联合艾博生物、军事科学院共同研制的新冠疫苗(ARCoV)成为了国内首个获批开展临床试验的 mRNA 疫苗。目前,上述疫苗的III期临床试验在印度尼西亚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接种,何时在国内获批,值得期待。沃森还与蓝鹊生物合作研发的新冠病毒变异株mRNA疫苗(蛋白嵌合体)RQ3013已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正在申请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