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中国医药市场透露着复苏的希望。新冠疫情以来的三年,也是中国医药市场快速成长、不断变化的三年。受益于经济体量与人口基数,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底层需求仍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中国人口结构老龄化大大增加了肿瘤及慢病领域的治疗需求,而经济发展与生活水平提高也使得中国患者积极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中国市场对创新药和先进治疗手段的接受度也在逐渐增强。
近年来,受医疗政策改革驱动,每年一次的医保谈判将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提升了药品的可及性,同时也为创新药迅速打开了市场。补充型商业保险的发展、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我国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正在为中国医药市场未来发展创造更多的有利条件。
站在新一年的起点,IQVIA将中国医药市场近年来发生的显著变化总结为“三个加速”:新药上市加速、进医保加速、以及竞争加速。
· 新药上市加速:自2015年药审改革之后,中国的临床试验申请与新药评审流程都大大缩短,在保证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创新药械在中国与全球上市的时间差已经大大缩短,甚至有机会实现同步。
· 进医保加速:从创新药进医保的速度来看,产品上市到进医保的时间,由原来的4-5年,大大缩短至现在的1年左右;甚至有些新药在上市当年即可进医保;虽然医保谈判中不可避免会面临价格压力,但由于纳入医保之后带来的市场体量,基本上创新产品进入医保之后的整体销售额都会迅速上涨,达到峰值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 竞争加速:正是由于鼓励创新的政策与环境,越来越多的药械企业加速布局研发与商业化版图。生物类似药以及同类产品竞争使得首创产品独享市场的时间大大缩短。而在一些热门领域,例如ALK、PD-L1等,创新药的竞争已是一片红海。
综合以上三个重要因素的影响,对创新药械来说,产品生命周期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过去,由于上市速度慢,等待进医保的时间也很长,企业有很长的时间窗口来培育市场;而过去在中国也尚未有“专利悬崖”的情况发生。但当前环境下,产品生命周期加速进入增长期并快速达到峰值;伴随着本土研发的竞争,以及专利到期后的集采,创新药械在中国的产品生命周期正在大幅缩短,这对致力于开拓创新的药械企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图1:新市场环境下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
IQVIA认为,创新药械企业应对挑战的关键在于:上市前的早期准备、环环相扣的商业化策略、市场环境重塑,以及新药评审与医保谈判的证据准备。在这一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先行区将以早期先行上市的政策发挥其独到作用,助力创新药械企业“抢跑”中国市场,并利用“先发优势”优化全产品生命周期。
图2: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先行区带来的机遇
全球已获批的创新药械产品在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博鳌的先行使用,让医生与患者可以获得早期用药体验,及早为新产品塑造口碑与品牌效应,打开在全国上市前的时间窗口;与此同时,在大湾区和海南产生的真实世界数据还将助力全国加速审评与医保谈判。一系列组合拳,将帮助企业为优化产品生命周期创造“先发优势”,从而让创新药械在中国商业化的发展产生“质”的变化。
图3:借力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南先行区
为创新药械优化产品生命周期
在早期先行上市的过程中,IQVIA将为国际创新药械企业提供“端到端”的全流程服务。其中包括:新药引入、专家及患者招募、在大湾区/海南的诊治与商保服务、港澳与内地医生交流,以及患者离院后的管理与跟进。
图4:IQVIA“端到端”全流程服务
其中,患者招募与全病程管理将是释放商业潜能的核心环节。IQVIA推出可为创新药械产品定制的患者招募与管理服务,助力企业扎实落地大湾区与海南,在充足的患者流量支持下,完成数据收集与商业化的早期准备。根据产品特征筛选全国各地的患者,与企业共同建立目标患者画像,并通过首诊医生沟通转诊意愿,协助转诊的流程,以及后期的患者管理。在此过程中,IQVIA还将帮助企业培养与首诊医生,以及转诊医生的深度伙伴关系,助力积累早期的用药经验,为将来产品全国上市奠定扎实的基础。
图5:可定制的患者招募与管理服务
与此同时,凭借与监管部门、华润医药,以及包括泰康在内等保险公司的合作,IQVIA将打通从产品到市场的价值链,通过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创新药械企业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多元的商业化手段与路径释放中国市场潜力。
图6:IQVIA创新商业模式打通价值链
2023,新希望,新起点。洞悉市场环境所带来的产品生命周期变化,IQVIA认为,创新药械企业应当把握好在大湾区和海南博鳌先行上市的机遇,在早期制定综合考量的整体策略,包括:产品定位与规划、加速评审的路径、医保谈判或商保创新支付的策略,以及上市后的商业运营,结合患者就医数据以及早期积累的医生资源,制定更加全面、多部门协同的卓越上市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