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7日/医麦客新闻 eMedClub News/--2023年1月26日,CRISPR Therapeutics和Vertex公司用于治疗镰状细胞病和β地中海贫血的exagamglogene autotemcel(exa-cel)上市申请获得了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受理,这意味着exa-cel有望于今年在欧洲获批上市。另外,两家公司在2022年11月开始向FDA提交exa-cel的滚动上市申请,预计将于今年3月底完成提交,目前这项申请已经接近完成。如果exa-cel顺利获批,将成为首款获批上市的CRISPR基因编辑疗法。
尽管上市已经近在眼前,但也许上市之后的exa-cel才将面临真正的考验。
exa-cel与竞争对手
对于exa-cel来说,在美国和欧洲的目标患者约有3.2万名,在地理上相对集中,这些患者的疾病状况较为严重,每年需要因血管闭塞性危机而多次住院,或依赖频繁输血来进行治疗。
尽管获批之后的exa-cel将是首个基于诺贝尔奖得主CRISPR技术的基因编辑疗法,但它很可能需要与蓝鸟生物的两款基因疗法进行竞争,也就是治疗镰状细胞病的lovo-cel和治疗β地中海贫血的Zynteglo,目前Zynteglo的定价为280万美元,lovo-cel的上市申请也将于3月前提交给FDA批准。
在美国,严重镰状细胞病患者一生的治疗费用在400万~600万美元之间。exa-cel是一种能够通过一次给药彻底治愈疾病的基因疗法,即使公司将exa-cel的价格定为患者终身治疗估值的最低数额(400万美元),也将打破CSL的血友病B基因疗法Hemgenix创造的350万美元的药物价格记录,成为新一款“全球最贵治疗药物”。
从蓝鸟基因疗法的商业化之路来看,定价一直是基因疗法的一个症结所在。针对罕见病的基因疗法研发成本十分高昂,有限的受众群体又注定了药企需要设定高价来保证公司的前期投入有所回报,数百万的定价在基因治疗领域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Zynteglo在美国获批上市之前,蓝鸟的两款基因疗法因未能与当地政府达成报销协议而从欧洲市场撤退。目前,将重心转向美国市场的蓝鸟已经获得了保险公司的承保与新的“无效退款”模式,对于所有的基因疗法而言都是一种参考。
定价预测
为了不重复蓝鸟的失败,Vertex公司正忙于与美国和欧洲的商业和政府支付方以及政策制定者进行沟通,来确保在exa-cel获批上市时,已经有了完备的使用与报销协议,以此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接受治疗。
据悉,Vertex公司已经与美国所有州的医疗补助机构、约150家美国商业支付机构和欧洲的几个卫生经济评估机构(包括英国的国家卫生和护理卓越研究所)进行了会谈。公司表示,支付方认为exa-cel的临床数据“非常有影响力”,认可了这款药物减少血管闭塞事件和住院概率的同时,对于这种使用CRISPR来削弱对胎儿血红蛋白的抑制、增加红细胞中健康血红蛋白数量的基因疗法更有偏好、更感兴趣,而不是使用病毒载体来传递功能性HBB基因的基因疗法。
目前,公司方面尚没有对2023年exa-cel的销售做出任何预测,理由是无法确定该药获批上市的日期。
倘若要做出一定猜测,我们先参考一下其他基因疗法的定价。例如,BioMarin的基因疗法Roctavian的一次治疗总价为250万美元,同样治疗A型血友病的双抗Emicizumab的一年治疗费用为64万美元,倘若患者连续十年接受双抗治疗,Roctavian的一次性给药可以使患者少花近400万美元。
尽管要以其它疗法的终生费用进行比较,但基因疗法治疗持续时间、接受治疗后的状况同样可能因人而异。那么,exa-cel的定价又会比常规疗法低多少?需要考虑的是,exa-cel能够减少血管闭塞、减少患者住院需求,相较于常规疗法而言患者的生活状况与生活质量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在新推出的基因疗法定价一款比一款高、不断刷新“天价药物”记录的今天,这款即将上市的基因疗法的价格恐怕不会太低,笔者猜测,预计在380万美元上下,你怎么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市的其他基因疗法均需要使用病毒载体,而病毒载体本身动辄高达数十万美元的成本也使得基因疗法的定价居高不下。作为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exa-cel在这方面可能会有一定优势。不过,蓝鸟有多款基因疗法陆续上市,不同类型疾病患者导致受众扩大,原先的研发成本也可以因此均摊,在一定程度上有望降低后续上市疗法的定价。
基因疗法能否降价
有研究人员使用数学模型对当时处于临床后期的109项基因疗法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到2034年年底,预计将有109万美国患者接受基因疗法,总支出金额高达3060亿美元。无论是患者支出还是商业化报销,对社会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与化药以及抗体药物相比,目前基因疗法仍处在相对早期的阶段,投入赛道的玩家相对较少。这一阶段基因疗法大多集中在罕见病治疗领域,市场范围小、针对同类疾病的疗法竞争并不激烈,价格居高不下在所难免。也许在exa-cel和lovo-cel都上市之后,或是在未来进入迅速发展乃至成熟期之后,基因疗法的价格会有所降低。
另外,由于针对的是罕见病领域,有限的患者意味着单一基因治疗产品无法实现长久稳定的收入增长,现有患者接受治疗、彻底治愈疾病之后,原有的市场将进一步缩小。尽管exa-cel可以同时治疗两种适应症,这一局面也无法避免,未来收入必将下滑。这也就意味着,基因疗法企业需要高额的定价来收回成本。
也就是说,在短期内,基因疗法的价格恐怕无法大幅降低,基因疗法的可及性提高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要时间的积累或是技术上的巨大突破。
小结
基因疗法作为一种一次性治愈治疗方案,其有效性毋庸置疑。尽管短期内定价无法降低,但仍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提高基因疗法的可及性。目前国外上市的基因疗法采取了商业保险、分期付款并保证无效退款、预付款加风险分担等等支付方案,通过多种方式来保证患者的高价支出“物有所值”,确认能够治愈原有的严重疾病。
目前,国内药企也在尝试解决药物可及性的问题,虽然目前还没有基因疗法在国内获批上市,但CAR-T这种细胞疗法纳入医保便是正在实践的方案之一。尽管如今基因疗法无法成为普适性治疗手段,但在技术水平提高、支付手段创新的未来,或许这种想法将不再是天方夜谭。
参考资料:
1.https://www.fiercepharma.com/marketing/vertex-teases-launch-plan-first-crispr-gene-editing-therapy-ahead-fda-d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