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超60家医药耐心资本跑步进场,谁砸钱最猛?
产业资讯 医药魔方Invest 2024-08-13 391

过去一年,A股IPO堰塞湖的形成,给一级市场投融资带来了浓浓寒意。一边是LP苦等退出回报,另一边是GP夹在LP和创业者中间,左右为难,创业者则陷入了“缺钱”,难以为继的困境。

当来钱疯狂的年代逝去,市场不得不开始适应“慢节奏”的时代,呼吁更多耐心资本出现。

2024年上半年,转机似乎已经显现。一项数据表明,以国资和产业资本CVC为代表的耐心资本正在加速布局医疗健康。

据医药魔方Invest不完全统计,2024年上半年成立和备案的基金总计超60家,个别基金规模最高可超百亿元。深入观察这些基金的资金来源,不难发现,国资和CVC是其中的两大主角。

而从基金类型来看,新成立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在数量方面不相上下,几乎覆盖了医疗健康投资各个阶段。相较而言,国资在VC方面表现更为活跃。

各地政府放大招,砸入百亿资金

资本寒冬两年,国资已成为医疗健康投融资领域不可忽视的主力军。

在上述超60家人民币基金里,国资参与比例达到了70%。其中,北京、深圳和无锡三地政府主导的基金,注册资本均超过40亿元。

事实上,当投资机构的脚步在寒冬中有所放缓,各地政府已投身这场激烈角逐中,而它们的目标,是筑巢引凤,争夺中国生物医药高地。

不同于过去“撒网式”的投资,目前越来越多的政府类基金,开始专注于某一个产业或细分领域。

2023年9月,北京市政府投资引导基金曾连续为四只基金发布遴选公告,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是四支基金当中规模最大的一支,首期目标就达到100亿元。

眼下,这支基金已经落地北京发展医药健康产业的主阵地——北京昌平区,注册资本达到200亿元,由顺禧基金管理。

北京在生物医药领域的“重拳出击”,让其它同样生物医药产业富集的城市感到紧迫。一时间,上海、无锡、苏州、深圳等地也接二连三放招——

·上海宣布了设立千亿元级别的3支产业先导母基金,分别对应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重点方向;

· 无锡先是推出40亿元规模的生物医药(无锡)产业专项母基金,紧接着是总规模50亿元的国风投(无锡)生物科技基金于近期启动投资;

·苏州60亿规模的江苏省生物医药(苏州)产业专项母基金落地,强调要做“时间的朋友”,围绕生物医药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深圳则着手组建“20+8”产业基金群,其中由深圳市区政府引导基金和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共同出资设立的深圳市鹏复生物医药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注册资本为50亿元,该基金已在6月底完成备案。

而在上述基金之外,今年上半年成立/备案的其余基金中,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同样颇为活跃。

以拥有31支政府引导基金的北京市为例,上半年的两支基金中均有该市的政府引导基金参与,分别为百洋众信基金和中金诺思格盛和(北京)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前者基金规模为10亿元。

最近几年,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可谓遍地开花,而在这波热潮之前,已有成功案例为人熟知。

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例子,便是苏州基金扶持起来的苏州生物医药产业。2023年,这一产业规上产值已达2115.0亿元,其中,创新药产值达952.5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上市公司积极参与设立基金

国家队之外,CVC也是催生上半年新医疗基金诞生的主力军。过去半年,它们的投资热情依旧高涨,且成为各地产业基金的重要力量。

在上述超60家基金里,医疗上市公司上半年参与设立的基金达31只,涉及26家企业。

对于医疗上市公司热情参与投资基金的原因,诺思格的解释或许具有共性。

诺思格在与中金资本共同投资设立产业基金的公告中点明,一方面设立产业基金可以借助专业投资机构的力量和资源优势,发挥协同效应,实现公司的战略价值并兼顾财务回报;

另一方面,相较于使用公司直接对外投资,利用基金结构可以放大资金使用效率,并且有机会和地方政府特色战略相匹配。

而从这些参与设立产业基金的上市公司规模来看,中小市值公司是主力军,上述26家企业中有10家市值过百亿。

大市值龙头企业的数量并不多,仅有CXO龙头药明康德一家过千亿。

药明康德在今年5月份向一支海外基金LONGWOOD SPECIAL SITUATIONS FUND, L.P认缴500万美元。该基金主要专注于投资药物、治疗方法及相关领域的创新生物技术,目前已募集1.1074亿美元,总规模不超2.5亿美元。

从认缴/出资的比例来看,超过50%的有3家医疗上市公司,分别为丰原药业、蓝帆医疗和福瑞医疗,超过30%的则有8家。

而在有披露基金规模的基金中,除个别基金,如复星医药参与的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达到50亿元、中国医药参与的通用技术生命健康产业股权基金(义乌)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规模达到20亿元、博腾制药参与的苏州杏泽兴涌新兴医疗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预计规模为15-20亿元之外,其余规模多在10亿元上下。

复星医药是这些上市公司中最为活跃的一家。其通过旗下子公司参与投资的基金中,有4支在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备案,分别为济南星未来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安吉创新器械基金和徐州创新器械基金。

其中,安吉创新器械基金和徐州创新器械基金为平行基金,分别计划募集资金7.5亿元。从两支基金背后的出资人来看,安吉创新器械基金的其他投资人包括湖州的国成实业,徐州高新区产业基金公司。徐州创新器械基金的其他投资人为国成实业、徐州高新区产业基金公司、徐州市政府基金。

事实上,国家队和CVC过去一段时间联手互动颇为频繁,在上述医疗上市公司参与的31支基金中,有20支基金背后都有国资的身影。

而近期,这样的案例仍在不断涌现——百洋医药和苏州、片仔癀和漳州、百花医药和川渝地区、东亚药业和浙江均联手设立了大健康基金。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地方政府和CVC的合作是一场互利共赢的双向奔赴,而这样的联动,无疑更有助于提升“耐心资本”的效能。

新基金都喜欢投什么?

眼下,当超60只新成立的医疗基金手握大把钞票,跑步进场,蠢蠢欲动准备投资,谁又能接住这新一轮的“泼天富贵”?

一些基金在公开信息中,或多或少提及了它们的投资方向,核心依旧围绕创新药、生物技术、创新医疗器械三大主题,只是重心略有不同。

国家队的投资偏好,可从上半年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融资情况窥见一斑。

医药魔方统计了上半年最活跃的10家投资机构,发现“国家队”更青睐医疗器械领域。“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依旧是当前“避险”情绪带来的大势所趋。(详情可见《上半年最活跃的10家投资机构,都在重仓哪些医药赛道?》)

不过,对于政府类基金而言,因地制宜是其投资策略的重要原则。以地方政府引导基金为例,这类基金的明确目标,是把钱砸向跟区域发展高度相契合的产业。

例如,北京市医药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将重点投向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领域,以及细胞与基因治疗、数字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兼顾公共卫生安全、临床生产服务等领域;

深圳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募集的资金则是以深圳为重心,投资生物医药、细胞和基因等领域,其中投资于生物医药领域的金额不低于目标基金可投资金额的70%。

而对于无锡,生物医药(无锡)产业专项母基金面向的是创新药、高端原料药、中药、细胞基因治疗等药物、医疗器械、医疗支持性产业、消费医疗以及国民健康质量提升等领域;国风投(无锡)生物科技基金则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投创新,助力开展“硬科技”攻坚和“卡脖子”突破等。这些都是无锡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模式时,所要积极布局的方向。

“国家队”有其投资特色,CVC亦不例外。其投资的一项重要原则,便是以公司战略需求为主。

华纳大药厂参与的两支基金禾怡远景和鹊山华滋,就提及投资中国和东南亚市场的生物技术、创新药、医疗服务、医疗器械项目,需与公司主营业务具备相关性。

而从几支资金规模较大的基金来看,凯莱英出资3亿元做LP的天津海河凯莱英医疗健康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是一支生物医药创新和合成生物产业投资基金,基金规模为7.54亿元。相比于凯莱英此前出手组局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这支新基金的亮点在于合成生物学。

凯莱英参与设立该基金之时,正是“合成生物学”概念股在A股大受欢迎。而通过这支基金,凯莱英希望结合自身CXO的优势,进一步获得与优质创新药企业、合成生物企业合作的机会,以此分享国内外创新药市场、合成生物市场增长带来的红利。

复星医药参与设立的安吉创新器械基金和徐州创新器械基金,则主要投资医疗器械领域与医学诊断领域的创新项目。借助这两支基金,复星医药希望拓展医疗器械及医学诊断业务的新方向,加强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储备和早期布局。

2023年,因新冠产品的海外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复星医药医疗器械及诊断业务的营收同比减少了36.83%,仅占总营收的10%。新冠红利的结束,让加速布局创新医疗器械和诊断领域,成了不少拥有IVD业务的企业,如今谋求发展的可靠路径。

而与当前投早投小的主流不同,中恒集团参与设立的成都弘生创投一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募资总规模在7亿元左右,投资方向则以中后期生物医药项目为主,并涉及创新医疗器械、精准诊断、数字医疗等领域。

作为传统中医药企业,中恒集团近些年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在成都弘生创投一期基金之前,它已组局了不少产业基金。以这些产业基金为抓手,这家老牌中医药企业眼下寻求的,是走出困局,走向创新的道路。

设立基金耐心资本涌现

诚然,资本寒冬两年,已有不少投资机构选择押注创新,抢夺高地。于上述新诞生的基金而言,这同样是它们的机遇,也是一些医疗上市公司寻求创新破局的机会。

换个视角来看,在新质生产力成为高频词,行业呼吁耐心资本的当下,无论是国家队的深度参与,还是CVC的活跃,这些新基金的诞生,都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对耐心资本的渴求。

目前,一些基金已在朝着耐心资本的方向进一步培育,宣布延长存续期。2019年成立的上海浦东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便拟将存续期限由10年变更为12年,投资期限由5年变更为7年。无锡的生物医药(无锡)产业专项母基金,存续期则长达15年。

可以预见,随着千亿基金进场医疗健康,行业也将涌入更多耐心资本,为这场创新长跑注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

您可能感兴趣
AI最强助攻,冲刺全球巨头
AI最强助攻,冲刺全球巨头
产业资讯 阿基米德Biotech 2025-05-08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