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晚间,康龙化成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63.33亿元~65.01亿元,同比增长13%~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6.24亿元~6.48亿元,同比增长34%~39%、经调整的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2亿元~7.66亿元,同比增长6%~11%。
按业绩预告中位值测算,在今年第二季度,康龙化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1%、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23.33%、经调整的Non-IFRS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3.67%。
可以看到,通过推行“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核心战略,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化全球化布局,强化技术平台建设的康龙化成在不太稳定的地缘关系、不断变化的行业投融资环境和需求中逐渐站稳,并走出了自己的路。
康龙化成是如何做到的?未来又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变革?答案就藏在康龙化成的成长之路中。
业绩增长,维持全年增长指引不变
结合一季报和此次公开的业绩预告来看,康龙化成已经出现了营收季度环比回升的势头。
2025年Q1,康龙化成实现营收30.99亿元,同比增长16%,结合半年业绩预告,其Q2相当于实现营收32.34亿~34.03亿元,按业绩预告中位值测算,该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11%。
这一增长并非偶然。从2024年开始,康龙化成的营收已展现季度环比增长态势,反映了公司和行业正逐渐复苏。同时从当年三、四季度开始,康龙化成出现了收入同比增速均超10%,其中第四季度营收34.6亿元,同比增长了16.1%。
尽管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情况与2024年下半年基本持平,但康龙化成在一季报中仍旧维持全年收入增长10-15% 的目标不变,这意味着其对2025年总体业绩仍旧信心满满。
2025年上半年,美国征收关税等风波影响下,得益于海外生物医药投融资率先回暖,以海外市场为主的CXO提前看到了曙光,CXO龙头药明康德已在半年报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而由于市场回暖传导到CXO订单再到收入体现上,大概需要2-3个季度,作为以海外市场为主的康龙化成,亦有望在上半年季度环比增长后,于下半年实现业绩再上层楼。
以一季报的业绩情况来看,康龙化成目前手头新签的订单同比增长超10%。按市场区域来看,CXO稳健增长的基本盘仍是海外市场,康龙化成来自欧美客户贡献的收入增长超过中国市场。
其中,北美客户收入增长16.8%,欧洲客户收入增长了26.6%。而在这些客户中,来自全球前20大制药企业收入约为4.56亿元,同比增长29.05%,占营业收入的14.71%。
拆分到具体业务板块来看,康龙化成从实验室服务起家,逐步延伸到临床研究和CMC领域,打造了四大业务板块:实验室服务、CMC(小分子CDMO服务)、临床研究服务、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
其中,实验室服务和小分子CDMO服务是康龙化成两大创收的主力军,也是其毛利率最高的两大业务,前者一季度毛利率为45.54%,后者则为30.44%。同期,这两大业务贡献的收入占比已达到82.3%。
康龙化成曾表示,业绩增长的恢复,一方面得益于海外市场的回暖,另一方面是实验室服务和小分子CDMO新项目启动带来增量。一季度,康龙化成实验室服务和小分子CDMO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长均超过10%。
海通证券亦曾指出,以药明康德、康龙化成、凯莱英、博腾股份等为代表的中国小分子CDMO产业具有较强的国别竞争力,这在其业绩和订单增长已有直观体现。
业务漏斗效应明显,打造新增长曲线
能够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里站稳,并实现业绩增长,得益于康龙化成多年打磨的“全流程、一体化、国际化、多疗法”的核心战略。
早年间,康龙化成就逐渐通过“自建+收购”的策略,围绕CXO全产业链谋篇布局,并融入AI技术,提升开发效率。
2021年生物医药市场火热之时,也是康龙化成大力发展的一年。当年,它用于内部建设和外延并购的资本开支就分别为20.93亿元和14.37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59.05%和30.61%。
这一策略之下,康龙化成打造了四大业务板块,实现一体化的药物开发流程。同时,这些业务之间又具备高度协同作用,好比2022年,小分子CDMO业务有多达80%的收入来源于实验室客户,项目漏斗效应明显。
此外,其子公司康龙临床通过整合国内外临床服务能力,例如为保障实验动物供应,康龙化成取得肇庆创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控制权,并收购中科灵瑞(湛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而上述这些举措,都带来了其后期临床和商业化生产收入提升。
而在成熟业务保持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之时,康龙化成早已着眼长远——自2018年起,它便逐步培育大分子研究服务能力,拓展大分子和CGT服务平台,实现“多疗法”布局。2021年,康龙化成将大分子和CGT业务作为独立板块管理,并视为公司中长期的发展战略。
2023年,康龙化成又对国内大分子CDMO、英国ABL和美国Absorption System进行重组,搭建起端到端大分子和CGT CDMO服务平台。至此,它也成为了业内少数兼具小分子与大分子服务能力的CRO企业。
眼下,CGT治疗赛道仍属蓝海市场,国内CXO可谓激战正酣。而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大分子和CGT业务仍是新兴业务,于康龙化成而言,该业务的收入体量也相对较小(占比<5%),不过在ADC、多肽、双抗等催化下,这一业务还在迅猛发展中。
截至2024年年底,康龙化成的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员工数量达733人。其合计为 24个不同开发阶段的细胞与基因治疗产品提供效度测定放行服务;在安全性评价服务方面,康龙化成已完成和正在进行22个细胞与基因治疗药物的GLP和non-GLP毒理试验;基因治疗CDMO方面,康龙化成则在为14个不同服务范畴和阶段的项目提供服务,包括1个III期临床阶段项目、6个I/II期临床阶段项目和7个临床前项目。
在大分子CDMO方面,康龙化成完成了第一个创新双抗“成药性研究—细胞株开发—工艺优化—毒理批生产—GMP 生产及罐装”一体化项目。
今年一季度,康龙化成大分子药物发现和CDMO服务收入同比实现强劲增长近8%。康龙化成也在一季报中表示,板块尚处于建设投入阶段,宁波大分子CDMO产能于2024年Q2投产。
虽因报告期内运营成本及折旧同比有所提高,影响短期利润,但长期来看,在产能释放与市场回暖共振下,大分子与CGT业务仍有望成为康龙化成新的增长引擎。
在当下诸多CXO交出亮眼的半年业绩预告后,可以预见,康龙化成基于成熟业务的稳扎稳打,以及在新兴领域的前瞻布局,也有望在行业复苏浪潮中,持续打开增长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