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GSK发布2025Q2财报,在财报中,GSK披露其TIM3抗体cobolimab联合PD‑1抗体dostarlimab的Ⅲ期临床试验,未能达到总生存期(OS)主要终点,相比对照组,cobolimab+ dostarlimab+docetaxel(多西他赛)未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
cobolimab是GSK在2019年收购Tesaro公司所得,是一款靶向TIM-3的人源化 IgG4抗体。虽然在NSCLC中失利,但GSK仍未放弃cobolimab的研发,目前该药针对肝细胞癌的II期临床研究,仍在进行中。
肿瘤免疫治疗新兴靶点——TIM3
TIM-3全称为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3,于2002年首次被发现。2016年,研究者在Nature上发布的一篇题为“PD-1 says goodbye, TIM-3 says hello”的文章,让行业开始关注这个新兴靶点。
从作用机制来看,TIM3是一种负调控的免疫检查点,其介导的信号通路在T细胞活性和数量的调节上起着重要作用,可通过介导细胞凋亡而参与肿瘤的免疫抑制及其发生进展。在癌细胞中,高表达的TIM3可激活β-catenin/白介素-1β(IL-1β)信号,重塑免疫微环境,促进癌细胞的转移,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对PD-1单抗治疗无反应的患者往往与TIM-3的高表达相关。因此,TIM-3抗体有望与抗PD-1/PD-L1抗体联用起到协同作用,用于治疗对PD-1/PD-L1耐药的患者。
以上这些优势,使TIM-3成为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癌症免疫治疗靶点,众多MNC入局。
残酷的研发现实
尽管对TIM-3的作用机制已经有了深入了解,但药物研发历程却非常残酷。目前折戟于TIM-3靶点的MNC不计其数。
2019年,礼来由于临床试验结果未达到预期,就砍掉了PD-L1/TIM-3双抗LY3415244和TIM-3单抗LY3321367项目。
2020年,罗氏研发的TIM-3/PD-1双特异性抗体RO-7121661在AACR上公布了临床前数据:在huPD-1/huTIM-3转基因C57/BL6小鼠中相比PD-1单抗,更好地抑制了MC38肿瘤细胞的生长。但是在后来罗氏官网披露的在研管线上,已不见RO-7121661的身影。
2024年,诺华的抗TIM-3单克隆抗体Sabatolimab在联合低甲基化药物的Ib期试验中,最终分析显示Sabatolimab在高危和较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活性,但在低甲基化药物中加入Sabatolimab并未使完全缓解率(C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得到显著改善。
2025年,阿斯利康、BMS相继宣布放弃旗下TIM-3抗体的开发。
中国药企成为TIM-3研发主力军
在MNC纷纷撤退的背景下,中国药企成为TIM-3研发的主力军。正大天晴、健信生物、百济神州、逻晟生物、科伦博泰、智康弘义等均有开发。
正大天晴的TQB2618是一款靶向TIM-3的人源化单抗。针对该产品,正大天晴开展了多项临床研究,包括:联合去甲基化药物在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受试者中的临床试验;联合贝莫苏拜单抗一线标准治疗失败后的复发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的Ib/II期临床试验;四线及后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1b期临床研究等。
健信生物的LB1410是一款自主研发的、基于帕博利珠单抗(K药)序列升级的重组人源化抗PD-1/TIM-3双特异性抗体,拟用于经免疫治疗,放化疗或靶向治疗后耐药的肾癌、宫颈癌等晚期恶性肿瘤。在I期临床研究中,LB1410 单药针对免疫耐药的实体瘤的疾病控制率为63.3%,多例免疫耐药的宫颈癌、肾癌患者肿瘤显著缩小达到部分缓解(PR)。
目前关于TIM-3相关项目的研发,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能否取得成功,仍充满变数。而与之相对应的,MNC正在收缩管线,欲把更多资源集中在更有确定性的潜力项目上。
2025上半年,多家MNC砍管线
GSK除了终止TIM3抗体cobolimab外,在上半年财报中,还透露了终止抗TIGIT抗体belrestotug的研发决定,以及终止了一款疟疾佐剂重组蛋白疫苗(GSK3437949)的研发等。
阿斯利康在上半年业绩报中透露,公司终止了三款细胞治疗产品的开发,分别是CAR-T产品AZD5851和AZD6422以及TCR-T疗法NT-125。其中NT-125这款多特异性TCR-T,曾是阿斯利康重点布局的管线,其最多可在单一细胞制剂中整合五种不同的新抗原特异性TCR,从而降低肿瘤抗原逃逸的可能性。但是在针对多种实体瘤的I期临床试验中,NT-125未达到临床研究终点。
今年3月,BMS宣布放弃此前收购的KRAS G12D抑制剂MRTX1133项目,该项目处于I期临床阶段。
今年1月,安斯泰来宣布终止一项早期CAR-T疗法ASP2802,这是针对CD20阳性B细胞淋巴瘤自体细胞疗法,目前正在进行I期临床试验。
在新变局下,MNC们开启了“瘦身与聚焦”征程。在这个大趋势下,那些未被临床证明价值的靶点,处境相当尴尬,虽然多个药企的折戟让TIM-3赛道迅速降温,但还未到最后一刻,TIM-3的未来仍充满可能。希望中国药企能够带来突破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