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重塑亚洲医疗格局:2025年行业五大风向研判
产业资讯 IQVIA艾昆纬 2025-08-21 6

导读

亚洲医疗健康格局正在经历一场快速变革,这一变革受到人口、经济和技术等深层因素的影响。随着这些“主导趋势”的汇聚,五大核心主题逐步形成,将新定义这一多元化地区医疗健康的获取、支付和服务方式(图1)。

图1:2025亚太地区医疗健康行业格局


行业趋势

银发浪潮

亚洲正在经历世界上最快的人口结构转变。至2050年,20%的人口年龄将超过65岁,而2020年这一比例仅为10%。虽然东亚引领这一趋势,但东南亚和印度也在迅速赶上(图2)。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给现有基础设施带来压力,并促使市场需求转向慢性病管理、养老服务和居家医疗。这一变化也促使卫生系统评估从如何以治疗为主的模式,转向更具前瞻性、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管理框架,以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图2:老年人口迅速增长,慢性病发病率上升

中产阶级扩张

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地区中产阶级的迅速壮大,正在重塑整个地区的医疗健康偏好(图3)。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便利、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这种转变在年轻一代中尤为显著,他们作为数字原住民,如今常常期待医疗健康服务能像其他现代服务一样便捷且以用户为中心。在供应方面,各国政府正在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私营投资也在增加,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图3:亚洲的中产阶级仍在迅速壮大

地缘挑战加剧

后疫情时代,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供应链中断促使亚洲多国更加重视健康体系的韧性以及实现战略自主。如今,健康问题已明确成为地缘政治议题。各国政府纷纷投资于本土制造业,保障供应链安全,并坚持监管独立性,以维护国家利益并确保医疗服务的连续性。

技术进步

由于技术进步,传统创新障碍已迅速减少。亚洲拥有超过27亿互联网用户、智能手机普及率高并且有大量的原生云技术的初创企业,正在从技术的采用者转变为技术的输出者。5G网络、AI、云端健康档案以及国家主导的数字健康计划,使亚洲不仅能够迎头赶上,而且在技术发展和应用方面有望弯道超车(图4)。

图4:亚太地区5G普及率在2030年前持续稳步上升

这些宏观力量共同为亚洲医疗健康领域的五大核心变革奠定了基础。

五大核心趋势

趋势一:从数字消费者到数字健康社会

亚洲正从“个体数字互联”转为“整合的数字化健康社会”。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医疗应用程序的普及,亚洲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全面的数字生态系统。这些转变正在改变医疗健康的消费、管理和提供方式。

在整个亚洲,数字化程度的大幅提升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变革奠定了基础。根据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的数字社会指数(该指数包含49项评估指标,用于衡量一个国家迈向“完全数字化社会”的进程),亚洲国家的进展速度超过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图5)。新加坡和韩国等国家在数字基础设施、可负担性和用户参与度方面在全球名列前茅。与此同时,越南和菲律宾等新兴经济体在过去十年中数字化能力也有了迅速提升。数字化社会不仅意味着拥有智能手机,还意味着系统性数字整合能力:从平台互联到数据共享以及操作简单的数字应用。亚洲国家得益于与时俱进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使它们能够创建专为云计算设计的应用和移动优先的产品设计,包括在医疗健康领域,从而在这一方面领先于西方国家。

如今,国家的积极推动正在增强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国家数字健康战略已不再是试点项目,而是涉及数十亿美元的计划,这些计划关注健康数据,实现工作流程数字化,并将医疗服务从医院延伸到家庭。印度、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健康数据基础设施规划正在成形,数字健康正融入各国整体转型进程之中。这些计划共同塑造了一种新的医疗模式:由国家主导、平台赋能的健康生态系统,让公共和私营部门的创新都能在一个值得信赖的数字基础设施上蓬勃发展。

图5:数字社会在亚太地区兴起

趋势二:医疗健康由量到质的转变

从历史上看,亚洲的医疗健康系统一直以数量为导向,鼓励提高诊疗量而非改善治疗结局。但随着人口老龄化、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上升以及财政压力增大,这种模式已难以持续。亚洲正开始向价值导向的医疗模式转变。这种以治疗结局、公平性和服务效率为核心的模式,正从试验性试点项目发展成为国家政策框架和商业标准。这一转变不仅仅是支付方式的转变,更需要医疗体系在服务评估、提供方式和激励机制上的全面重构。

价值导向的医疗并非一种千篇一律的模式。而是一个涵盖多种支付与责任机制的体系,这些机制将激励措施与结局相挂钩(图6)。体系的一端是按绩效付费模式,即根据医护人员达到特定的质量或效率目标给予奖励。体系中间是捆绑支付模式,即医护人员为整个治疗过程收取固定费用,这激励了各方加强协调和控制成本。更进一步的是风险共担机制,即医护人员和支付方共同承担结果带来的财务责任,这促使各方积极主动地进行管理,并依据数据做出决策。在体系的另一端则是按人付费模式,即无论患者使用多少服务,医护人员都按每位患者收取固定费用,这要求全面转向以人口健康为导向的管理。

图6:价值导向的医疗服务范围

亚洲各国正在尝试将这些模式进行组合,使其适应当地的融资结构、疾病负担和数据能力。从试点项目到覆盖全民的转型,各国开始对其卫生系统进行改革,以实现价值最大化。这种转变为新的健康创新者开辟了空间:AI驱动的远程监测、慢病管理以及数字健康平台,它们正成为提升医疗价值的新引擎。

趋势三:私营医疗服务加速

亚洲的私营医疗健康行业正在经历战略转型。过去的发展重点是地域扩张和床位数量增长,如今正转向整合、协同以及构建纵向能力的阶段。随着公共医疗系统面临财政和运营压力,私营机构正介入填补空缺,同时重新定义医疗服务体验。从医院集团到连锁药店,最成功的私营医疗服务商正着眼于向全方位健康平台转型,提供贯穿整个医疗过程的服务,并在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各国收入水平的提高,医疗健康市场往往遵循一个类似的发展轨迹:从分散的独立诊所和医院网络(这些诊所和医院通常由医生所有)向规模更大、更具整合性的集团企业转变,这些企业能提供规模效益、服务规范化以及具有品牌效应(图7)。这种转变是由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力量推动的。在需求侧,消费者对标准化、数字化服务和质量有保障的期望不断提高,促使患者倾向于选择品牌集团。在供给侧,监管压力、劳动力需求以及资本密集度使得独立医疗机构难以竞争。大型集团则能从规模经济、共享技术平台、集中采购以及跨机构数据整合中获益。

图7:亚洲的整合趋势

在东南亚和南亚的许多中等收入市场,这一整合浪潮正在兴起。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IHH医疗健康集团、泰国的Bangkok Dusit医疗服务集团以及印度的Apollo等大型医院集团正在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同时整合了诊断、药房和保险功能。如今,收购和整合正以惊人的速度进行,既包含私募股权主导的收购,也涉及本土连锁间的兼并。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私营医院集团,它们在新兴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并占据主导地位。在药店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比如菲律宾的Generika和马来西亚的BIG Pharmacy等大型连锁企业通过大规模并购来扩大各自在本国的业务版图。

趋势四:健康主权意识增强——自主性与现实需求的交汇

随着全球政治局势进入新一轮动荡期,亚洲各国的卫生系统正在重新调整其对外依赖关系。首先,多个全球领域出现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美国外交政策方向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包括关税战可能升级,这些都凸显了全球医疗相互依存关系所存在的风险(图8)。新冠疫情暴露出跨境供应链的脆弱性,而当今的地缘政治环境进一步强化了战略自主的必要性。对于亚洲许多国家而言,健康主权已不再是一项政策目标,而是现实需求中的必要之举。

图8:美国与东盟的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亚洲各国/地区本土自给自足的转变已经全面展开,努力实现关键医疗产品的本土化生产,包括药品、生物制剂、医疗设备、诊断技术和医疗服务。印度的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涵盖活性药物成分、疫苗生产和高端医疗器械。国家正在投资建设制造集群,并鼓励全球企业与本地CDMO合作。与此同时,印度尼西亚已将健康工业化列为政策重点,并设定了本地生产化目标。更广泛地说,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正在通过《药品监管政策》推动进一步的区域一体化,该政策旨在协调标准,鼓励东盟内部的药品贸易和开发,从而减少对东盟以外国家进口的依赖。

所有这些趋势正共同推动全球迈向一个新格局:在国内生产、监管和采购更多的药品、生物制剂和医疗设备。在亚洲运营的跨国公司正面临更高的本土化要求,即在本地生产、与当地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并遵守不断变化的本地规定。虽然这可能会对传统的全球采购模式构成挑战,但也创造了机会:本地CDMO、区域性的原料药供应商以及适应性强的监管团队将成为在这一新环境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趋势五:AI在亚洲站稳脚跟,并展现优势

AI早已从实验转向大众市场。虽然早期生成式AI的主导地位由美国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占据,但中国如今正在迅速迎头赶上,尤其是在基础模型和特定领域应用方面。与此同时,亚太地区在AI相关专利方面已超越西方,超过80%的专利在该地区获得授权(图9和图10)。2025年,AI不仅在亚洲落地,并被持续开发和完善。

图9:中国在AI领域接近美国水平

图10:AI专利加速向亚太地区扩展

除了技术之外,亚洲在AI方面的优势还在于其文化与政治上的开放性。多项调查表明,亚洲各地民众普遍认为AI将改变日常生活,并且带来的益处大于弊端(图11)。该地区各国对AI工具的接受度和期待度也更高。这种开放性也反映在国家层面,各国政府如今纷纷推出监管沙盒、AI战略以及公私合作试点项目,以加快AI的应用落地。

图11:亚洲对AI的看法非常积极

与此同时,AI对医疗领域的潜在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在2025年4月发表的最新临床研究报告中,谷歌DeepMind开发的“医疗智能探索者”(AMIE)在多项临床推理指标上表现均超越了初级保健医生,既展现了诊断准确性,又具备了同理心沟通能力(图12)。

图12:AI在医疗中的人性化也开始胜出

相关技术已经成熟,当前面临的挑战在于确定合适的应用模式:为负担过重的临床医生提供支持,改善农村地区的医疗可及性,并将智能技术融入患者治疗流程。亚洲在引领下一阶段的发展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该地区的数字医疗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完善。而且医疗系统面临压力,促使政府越来越多地大规模试用新的模式。因此,亚洲地区的机遇不仅在于迎头赶上,更在于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而扩大医疗覆盖范围,提升医疗效果。

结论

随着亚洲医疗健康格局的改变,它不仅在适应全球医疗健康趋势,而且开始重塑这些趋势。人口结构、经济增长和数字化加速的融合带来了趋势的转变。这种转变的最终方向将取决于上述五个核心趋势:数字化社会、价值导向的医疗、私营部门转型、本土自主意识增强以及AI引领的创新。

这些趋势并非被动发生的,而更像是主动的召唤。本地区各国政府、行业利益相关方以及医护人员需融入新兴的生态系统,共同构建有韧性、包容性且智能化的医疗健康体系。那些现在就果断、因地制宜且协同参与的一方,将会引领未来的发展方向。


您可能感兴趣
默沙东的“中式”困局
默沙东的“中式”困局
产业资讯 同写意 2025-08-2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