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25年4月在美获批上市后,诺华肾病新药阿曲生坦再获突破。
8月20日,诺华宣布其创新药阿曲生坦正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降低有疾病进展风险的IgA肾病成人患者的蛋白尿。这不仅是中国首个针对该病的非免疫疗法,更是全球领先的高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标志着IgA肾病治疗正式迈入精准靶向新时代。
注: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01
打破IgA肾病治疗僵局
IgA肾病的进展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中内皮素系统的过度活化扮演着关键角色。内皮素系统主要由内皮素-1(ET-1)、内皮素受体A(ETA)和内皮素受体B(ETB)组成,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它通过调节血管收缩来维持肾脏血流和过滤的平衡。
然而,在IgA肾病患者中,肾脏会产生过多的ET-1,这些ET-1与ETA受体过度结合,诱发了一系列广泛的肾脏病理生理学效应,包括足细胞损伤和蛋白尿产生、系膜细胞损伤、增殖和纤维化、出球小动脉收缩和肾小球内压增加、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萎缩,以及炎症产生和免疫激活导致的细胞外基质纤维化等,从而介导了慢性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阿曲生坦作为一种高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ERA),能直击IgA肾病进展的关键病理通路。它能够高效且特异性地阻断ETA受体,就像给失控的内皮素系统“踩下刹车”,从而有效阻止ET-1与ETA受体的结合,进而实现多重肾保护效应。
传统免疫抑制剂在抑制免疫反应的同时,往往会对整个免疫系统造成广泛影响,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感染等严重副作用。而阿曲生坦则专注于阻断ETA信号通路,不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患者可在不影响免疫系统的情况下,获得更持久的肾脏保护。这种精准干预的直接效应,在关键的III期ALIGN研究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该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严谨试验。结果显示,在36周时,与仅接受现有标准支持治疗(最大耐受剂量的RAS抑制剂)的患者相比,联合使用阿曲生坦治疗的患者,其蛋白尿水平(以24小时尿蛋白肌酐比值UPCR衡量)显著降低了36.1%(p<0.0001),且安全性良好,与前期研究数据一致。
蛋白尿是国际公认的肾病进展替代终点,其显著降低预示着阿曲生坦具有延缓肾功能衰退的潜力。这意味着,患者可以在不广泛抑制免疫系统、不增加相应感染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更直接、更具针对性的肾脏保护,为长期治疗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可能。
注: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02
从全球到中国
阿曲生坦的全球研发与审批进程体现出其在IgA肾病治疗领域的重要地位与科学价值。该药物作为高选择性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其研发路径严格遵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规范,III期ALIGN研究的结果为其疗效和安全性提供了关键支持。2025年4月,FDA通过加速审批程序批准阿曲生坦用于降低有疾病进展风险的原发性IgA肾病成人患者的蛋白尿,使其成为全球首个获准用于该适应症的口服ETA受体拮抗剂。
而在中国,阿曲生坦的上市进程同样迅速。早在2024年11月,诺华就向CDE提交了阿曲生坦的上市申请并纳入优先审评程序。2025年8月20日,诺华宣布阿曲生坦在中国获批上市,距离其在美国获批仅仅过去了9个月的时间。
阿曲生坦能够在中国加速上市,一方面,这背后是中国庞大的IgA肾病患者群体和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中国作为全球IgA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大量患者亟需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来延缓疾病进展。另一方面,也离不开诺华研发与注册能力。多年来,诺华在肾脏病领域持续投入研发,对阿曲生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为其在中国的快速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中国药品审评体系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也为创新药物的加速上市提供了有力保障。优先审评程序的实施,大幅缩短了新药的审评审批时间,使得中国患者能够更快地用上全球创新药物,与国际接轨。
03
诺华肾病管线全景
阿曲生坦的获批是终点,更是起点。它揭示了IgA肾病精准治疗时代的来临,而诺华在该领域的布局,形成一系列的“组合拳”战略,旨在针对疾病的不同驱动机制,为患者提供未来多元化、个体化的治疗选择。
放眼诺华的研发管线,除了阿曲生坦这款针对内皮素通路的新药之外,另有三款作用机制迥异的在研药物正在快速推进:
伊普可泮(Iptacopan):这是一款first-in-class的补体途径因子B抑制剂,已于2024年8月获FDA加速批准用于IgA肾病,并已于同月在中国提交了该适应症的上市申请。它靶向的是补体系统异常活化这条独立于内皮素通路的关键炎症通路。作为全球首款用于IgA肾病的口服补体抑制剂,它有望为患者提供另一种不同作用机制的精准选择。
泽戈奇拜单抗(Zigakibart):这是一款靶向增殖诱导配体(APRIL)的单克隆抗体。APRIL是B细胞成熟和产生致病性IgA抗体的关键细胞因子。通过抑制APRIL,该药旨在从源头上减少致病性IgA1的产生,直击IgA肾病的始动环节。目前该药已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菲泽妥单抗(Felzartamab):这是诺华通过收购获得的一款靶向CD38的单克隆抗体,主要用于耗竭浆细胞。由于浆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终末细胞,该药策略旨在更直接地清除产生致病性IgA的“工厂”。其IgA肾病适应症也已进入III期临床研究。
这三款在研药物,分别从补体炎症、致病抗体产生源头(APRIL)、抗体生产细胞(浆细胞)三个不同层面干预疾病进程,与阿曲生坦的内皮素通路形成有力互补。这种布局预示着未来的IgA肾病治疗将不再是单一药物的应用,而是可能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理生理特征(生物标志物分型),进行“精准匹配”的个体化治疗,最终目标是更有效地阻断疾病进展,甚至实现病情的逆转。
诺华部分肾病管线
图片来源:药智数据
注: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智网立场,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04
结语
阿曲生坦的获批,不仅是一款新药的上市,也是中国IgA肾病治疗历程的又一个重大突破。它打破了长期以免疫抑制为主的传统格局,开启了非免疫靶向治疗的新篇章。随着更多创新药物的陆续登场,IgA肾病的治疗正从“延缓进展”走向“逆转病程”,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长期预后也将迎来根本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