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PD- L1 ADC,下一个超重磅BD领域?
研发追踪 氨基观察 2025-09-04 16

PD-L1 ADC领域的“确定性信号”正不断升级。

首先是复宏汉霖的新进展。即将召开的国际肺癌研究学会2025年世界肺癌大会上,其创新型PD-L1 ADC药物HLX43,凭借治疗晚期/转移性实体瘤的临床I期更新数据,成功入选口头报告与壁报导览双环节。

在8月14日,复宏汉霖率先公布的摘要数据显示:随着样本量扩大,HLX43的高效低毒潜力、广谱抗肿瘤能力进一步得到验证,也坐实了PD-L1 ADC“自带IO+ADC双重优势”的特性。这一数据更新,无疑为PD-L1 ADC赛道的确定性添一块砝码。

紧接着,巨头辉瑞的动作更让行业信心升温。8月27日,全球临床试验登记网站显示,辉瑞旗下PD-L1 ADC药物PF-08046054(SGN-PDL1V)正式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作为全球首个迈入III期阶段的PD-L1 ADC,这一步更释放出明确信号:赛道的可期待性大幅提升

从国内药企复宏汉霖的临床数据验证,到国际巨头辉瑞推进III期临床,一系列动作让PD-L1 ADC的确定性持续走高。

接下来,PD-L1 ADC 领域必然会愈发热闹。一方面,以复宏汉霖为代表的国内药企,大概率会加速推进研发与商业化,开启“弯道超车” 模式;另一方面,该领域已呈现的优异数据正持续吸引MNC的关注,未来有望催生超重磅级的BD交易

后续的行业动态,值得持续关注。

/ 01 /

HLX43的持续验证

HLX43持续验证PD-L1 ADC的价值。

早在今年ASCO大会上,HLX43就已让市场看到其硬实力。具体而言,当时HLX43公布的数据显示,在难治患者中,Ⅰa 期、Ⅰb 期研究均呈现高客观缓解率(ORR),且存在无进展生存期(PFS)获益趋势,同时血液毒性低,展现出低毒、高效的特点。

此外,这两项研究也证实HLX43是一款广谱抗肿瘤ADC。其疗效不依赖患者生物标志物的表达——无论是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或非脑转移患者,还是EGFR突变或野生型、PD-L1阳性或不表达/低表达人群,HLX43均体现出初步临床疗效。

而本届WCLC大会公布的更新数据,进一步强化了市场对HLX43乃至PD-L1 ADC赛道的信心,核心亮点集中在三方面。

第一,机制层面,安全性与“IO+ADC 双功能”再获验证。

一方面,HLX43的安全性优势持续凸显。数据显示,虽然95.2%的患者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但以1-2级为主,且血液毒性仍保持较低水平。这一特性,打破靶点的广谱表达可能引发的毒性问题的质疑,同时验证了HLX43分子设计的成功,为其后续向一线治疗推进、抢占更核心治疗场景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HLX43“IO+ADC”的双重作用机制得到进一步印证。研究中观察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的发生,且出现irAE的患者群体客观缓解率显著提升。这表明,药物不仅能通过ADC的细胞毒性直接杀伤肿瘤,还能激活机体免疫反应,形成 “双重抗肿瘤合力”。

第二,临床价值进一步得到验证。

具体来看,HLX43 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首先,进一步展现出改写后线耐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困局的能力,尤其在免疫治疗(IO)耐药群体中。摘要数据显示,HLX43在晚期实体瘤患者中,尤其是在绝大多数接受过检查点抑制剂(CPI)治疗且失败的后线耐药NSCLC患者中,持续表现出高应答率,ORR达 32.8%,有望为CPI耐药后的治疗提供新选择。

其次,在特定亚组中初步展现出“统治力”。例如,在EGFR野生型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人群中,HLX43疗效更为优异,ORR达47.4%,刷新了EGFR野生型nsNSCLC患者的获益水平。

目前在该领域布局的Trop2 ADC、EGFR/HER3 ADC、C-Met ADC及PD-1/VEGF双抗等疗法,最高ORR也仅在40%左右。

要知道,EGFR 野生型NSCLC占全部NSCLC患者的70%-85%,是绝对的大市场。这意味着 HLX43 的临床价值与商业潜力均具备高想象空间。

第三,进一步验证广谱特性。

HLX43在PD-L1阳性NSCLC患者(n=50)中的ORR为32.0%,在PD-L1阴性/表达状态未知的患者(n=19)中ORR为31.6%,两者无明显差异。这进一步证实了其自带IO+ADC属性下,“不依赖 PD-L1 表达”的广谱优势,能够覆盖更多生物标志物阴性的患者。

总的来说,随着研究样本量的增加,HLX43仍保持了稳定的疗效与安全性,充分证明其潜力并非 “偶然”,甚至此前市场对它的价值存在一定低估。这也为PD-L1 ADC赛道带来了确定性升级。

/ 02 /

PD-L1 ADC确定性再升级

如今,辉瑞又为PD-L1 ADC行业带来一剂“强心针”。

正如前文所述,随着SGN-PDL1V启动全球首个III期临床试验,PD-L1 ADC赛道的确定性正进一步升级。

回顾过往,辉瑞已在多个场合表达过对PD-L1 ADC赛道的重视,如今 SGN-PDL1V正式迈入III期阶段,不仅印证了其对该药物的期待,更会让市场对 PD-L1 ADC 领域的后续进展抱有更高预期。毕竟,MNC的决策向来以数据为核心依据

种种现象都指向一点,属于PD-L1 ADC的大时代正式开启了。

但需注意的是,正如前文提及的,PD-L1 ADC赛道的关注点,除了“谁能率先上岸”,更关键的是 “谁能做得更好”。

辉瑞此番动作虽为行业注入信心,但它能否最终“笑到最后”,目前仍难下结论。2025年ASCO大会公布的SGN-PDL1V临床I期数据显示,其竞争力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方面,疗效数据上,SGN-PDL1V在1.5mg/kg 剂量下,30例经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为 26.7%;而在非头对头对比下,HLX43 公布的摘要数据显示,在更大样本量76例 NSCLC患者(69例可评估疗效)中,客观缓解率(ORR)达 31.9%(22/69),表现更优。

另一方面,患者覆盖范围上,SGN-PDL1V 的局限更为明显。其I期研究显示,在6例PD-L1 阴性患者中,确认的ORR为0,即该药物无法覆盖这部分患者群体。而正如前文所述,HLX43 在PD-L1阳性患者与PD-L1阴性/表达状态未知患者中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患者覆盖范围更广。

综上,辉瑞启动 SGN-PDL1V III期临床,确实释放了“PD-L1 ADC确定性再升级”的信号,但这也意味着,该领域中更具实力的“后来者”,未来将更值得市场期待。

/ 03 /

中国质量+效率下的看点

PD-L1 ADC 赛道的变数,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分子质量层面的差异。

辉瑞分子搭载的是第二代 ADC 常用的 MMAE(vedotin)有效载荷,在疗效层面存在天然劣势;且其连接子稳定性不足,血液毒性较为突出。而HLX43从全方位实现了升级,例如连接子方面选择的是TMALIN平台可裂解的三肽连接子,在血浆中更稳定达到增效减毒目的;毒素方面则采用新型强效载荷毒素C24——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类毒素。与毒素MMAE相比,C24毒性更强且半衰期更短,在高效杀伤肿瘤的同时,确保了较好的安全性。而HLX43更强的战斗力,正来自于这些技术层面的升级。

第二,“效率” 差异。

对于大型药企而言,“效率” 往往受到诸多制约。例如,百利天恒在谈及与MNC合作的经历时提到,最先体会到的便是如何应对大公司的 “慢”。极强的 “程序性” 虽能确保每一步操作可追溯、基础扎实,避免随意决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成功概率,但也必然会降低运作灵活性。百利天恒甚至表示,未来公司规模扩大后,需警惕并避免这类低效问题。这一表述,也侧面凸显出大企业与biotech在效率上的差距

而在 PD-L1 ADC 领域,像复宏汉霖这样的中国企业,最大的特点便是 “高效”。

一方面,得益于 biotech 特有的灵活性,决策链条短、响应速度快;另一方面,也叠加了 “中国效率” 的进一步升级。根据麦肯锡《China biopharma – Charting a path to value creation》报告,国内药企临床研究效率最高能达到海外药企的5倍。

这一优势在复宏汉霖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7月9日,HLX43国际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刚获得FDA的许可,8月22日便完成了的美国首例患者给药,推进速度可见一斑。

除效率外,中国药企在开发策略与视野层面也展现出领先性。

以HLX43为例,它是全球首个布局国际多中心胸腺癌临床的PD-L1 ADC,且已展现出极为突出的疗效数据:客观缓解率达75%(3/4),相对现有疗法实现了3倍疗效提升。基于这一表现,未来该适应症的突破速度或超预期,目前HLX43已获FDA批准开展该适应症的临床研究。

同时,复宏汉霖也在同步推动HLX43向更前线治疗的国际多中心临床,与公司自主研发的PD-1抗体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进展顺利,且已呈现积极信号。未来,HLX43在一线治疗乃至新辅助治疗等领域,都有可能占据先机。

在多个适应症领域,HLX43均以国际多中心临床的姿态前进,也足以看到复宏汉霖的信心、决心和执行力。

显然,PD-L1 ADC领域最终 “谁能成为第一” 仍存诸多变数,至少从当前来看,复宏汉霖拥有不小的赢面。

但可以肯定的是,PD-L1 ADC 赛道会愈发火热。正如上文所说,除了中国药企 “质量 + 效率” 模式的持续升级外,重磅 BD交易将是该领域的潜在核心看点。

尤其关键的是,PD-L1靶点本身具备极强的广谱性,对应市场规模极为可观;而复宏汉霖、辉瑞又已积累了扎实的临床数据作为支撑——多重利好因素共振下,PD-L1 ADC领域的BD交易不仅必然不会缺席,其规模大概率还将达到现象级水平。

随着PD-L1 ADC赛道加速推进,后续行业动态必将风起云涌,充满值得关注的亮点。


您可能感兴趣
PD- L1 ADC,下一个超重磅BD领域?
PD- L1 ADC,下一个超重磅BD领域?
研发追踪 氨基观察 2025-09-04 16
康方生物的率先突破
康方生物的率先突破
研发追踪 药智网 2025-09-04 15
重磅!罕见病新药「伊奈利珠单抗」获批国内
重磅!罕见病新药「伊奈利珠单抗」获批国内
研发追踪 新药来了 2025-09-0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