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可以相信复宏汉霖PD-L1 ADC产品HLX43的潜力。
HLX43在2025 ASCO公布的Ph1数据已经足够惊艳,而本次2025 WCLC大会进一步更新的NSCLC更大样本数据表明,HLX43不仅在某些特定亚组的疗效优势愈发明显,同时也验证了其有望成为疗效不受PD-L1表达水平控制、高效低毒的广谱超级重磅炸弹,重拳出击后线非小细胞肺癌等实体瘤领域。
正是看到了HLX43背后的巨大潜力,复宏汉霖正在全速推进HLX43多适应症探索的临床,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8项II期POC,涵盖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鼻咽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等;尽管辉瑞同类产品PF-08046054率先全球三期临床,但HLX43在初步疗效和市场潜力上(不限PD-L1表达的NSCLC全人群)更具优势,有望通过潜在BIC和公司立足于中国并辐射全球的高效临床执行力,成为未来全球同赛道市场的Game Killer。
01
全能型的ADC
在过去第一代IO如PD-(L)1抗体经治的实体瘤患者中,无论是ADC又或者新一代靶向治疗,多少都会面临依赖生物标志物筛选、耐药、安全性不佳、适应症受限等各类问题;比如部分PD-1组合双抗对PD-L1低表达实体瘤患者响应率不佳,再如部分强效ADC管线ORR惊艳,却无法转化为生存期获益,高毒性使大量患者停药或退出试验。
HLX43的特别之处在于,它远不止于一款ADC,其作为靶向PD-L1的药物,还具有IO活性,可谓是全能性拉满,除了并不依赖PD-L1的表达(在PD-L1阴性/未知患者人群均有良好疗效)外,兼具ADC和IO的双重功能,能够通过内吞及旁观者效应在胞内外双重释放毒素的同时特异性阻断PD - 1/L1免疫检查点,同时药物剂量窗口较大、安全性良好,具备一款广谱超级重磅炸弹所有的特质。
HLX43在实体瘤领域的广谱疗效潜力信号贯穿了临床前、临床研究,展现出极高的一致性。
临床前研究中,HLX43在多种皮下异植肿瘤模型展现优效抗肿瘤活性,包括对PD-(L)1抗体治疗低响应或耐药模型。
临床数据方面,HLX43在肺癌领域也初步验证了广谱疗效潜力。2025
ASCO大会上复宏汉霖公布了HLX43的1b期21位患者的基线情况,其中分别有71.4%和28.6%分别为鳞癌和非鳞癌患者,而脑转移和肝转移患者比例为28.6%和14.3%,PD-L1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分别为16位和5位。
在这种多样性的小样本中,无论肺癌分型、PD-L1表达水平、是否脑转移、肝转移,HLX43均展现出疗效。更具体的数据显示,HLX43的2.0 mg/kg组NSCLC患者ORR为38.1%,其中鳞状NSCLC患者疗效更突出,ORR为40%;另外,脑转移NSCLC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高达100%,疗效亦非常惊艳。
2025
WCLC大会更新的HLX43数据,则进一步彰显了该药物NSCLC治疗潜力。在标准治疗无效的后线54位晚期/转移性可评估NSCLC患者中,ORR为37.0%,DCR为87.0%;其中部分剂量组和亚组的数据可谓惊艳,接受2.5
mg/kg剂量HLX43治疗的患者(n=5)cORR高达60.0%,DCR为80%;另外,HLX43给晚期的脑转移NSCLC患者(n=11)带来显著的治疗获益,cORR为36.4%,DCR达100.0%。
更令人注意的是HLX43不依赖于生物标志物的筛选初步验证性数据,其在PD-L1阴性(TPS<1%,n=21)患者群体中,HLX43展现了差异化的治疗潜力,ORR和DCR分别达到38.1%和85.7%。
再横向对比已经启动了全球三期临床PD-L1 ADC管线辉瑞的PF-08046054,其一期临床数据显示:在PD-L1阳性患者确认ORR为32%(8/25),而在PD-L1阴性患者中ORR为0%(n=6),这意味着PF-08046054很难甚至无法让PD-L1阴性NSCLC患者在临床上获益,复宏汉霖HLX43有望在未来差异化占据这一巨大的市场(过往PD-L1阴性患者在肺癌等常见实体瘤单用免疫治疗的有效率可能不足20%,而HLX43在TPS<1%的人群中展现出与阳性患者相当的疗效,ORR 38.1% VS 34.4%)。
HLX43作为新一代ADC高效低毒的特性,得到初步验证。在ASCO公布的临床安全性数据显示:Ia期,所有患者均出现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EAEs),但大多数为1-2级;Ib期,不良事件大多数为1-2级,血液毒性相关事件低,无患者因为AE降低剂量。
WCLC大会公布的数据更详细,在56例晚期/转移性可评估NSCLC患者中,发生3级及以上TRAE的患者为26例(46.4%),最常见的≥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贫血(19.6%)、白细胞计数减少(19.6%)、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16.1%)及淋巴细胞计数减少(12.5%),血小板计数减少仅3.6%。可以看到HLX43血液学毒性较低,延续了ASCO大会公布数据的安全性趋势,支持其未来扩展至一线疗法及联合治疗方案。
另外,12例(21.4%)患者报告了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8例(14.3%)患者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病,多数为1-3级。研究发现,出现免疫相关性肺病患者人群中观察到更高的治疗获益,包括50.0%的cORR 及100%的肿瘤缩小率。
未来复宏汉霖将RP2D定在3mg/kg以内,有望做出更完美的高效低毒临床结果。要知道,HLX43目前一期的临床数据入组患者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目前展现的安全性数据支持HLX43在未来推进二线甚至一线治疗实体瘤的临床探索。
02
制霸NSCLC最大市场:EGFR野生型
肺癌治疗领域竞争激烈,HLX43仅靠广谱治疗能力站台远远不够的,其未来能在肺癌市场打出差异化和统治级优势的杀手锏,莫过于在EGFR野生型NSCLC上的惊艳疗效。
GLOBOCAN数据显示,在全部NSCLC患者中,EGFR野生型占比高达70%-85%,涵盖几乎所有的鳞癌患者和高达50%的肺腺癌患者,是非小细胞肺癌中占比最大的群体。尤其在二线及以后的人群治疗上,仍然主要依赖于多西他赛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缺乏疗效及安全性俱佳的创新药物。
目前,免疫治疗失败(2L)的野生型 NSCLC,当前标准疗法多西他赛疗效有限,单药治疗的ORR不到10%,mPFS仅有2.9个月,OS为8.2个月(TAILOR研究);即便是联合贝伐珠单抗或者安罗替尼这样的化疗药物,mPFS也在5-6个月,OS在10.5个月。不过,多西他赛的安全性风险不可忽视,最常见不良反应为3-4级血液毒性。
再把视角转回复宏汉霖的HLX43,2025 ASCO大会公布的HLX43的Ib期临床2.0 mg/kg组(21位患者均为EGFR野生型、既往中位治疗线数为3)的ORR为38.1%,中位PFS为5.4个月。
在患者基线更差的背景下,HLX43单药治疗3L野生型 NSCLC患者的mPFS已经和多西赛他联合化疗治疗2L野生型 NSCLC患者相媲美,即便是小样本临床数据,这种疗效上的优势也是碾压性的。
另外,我们还通过对比HLX43在ASCO和WCLC公布治疗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的数据发现,随着入组患者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变长,HLX43治疗潜力正在逐渐被放大。
2025 ASCO大会复宏汉霖公布了HLX43的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的总体数据,确认的ORR为33.3%(n=6)。
最新公布的2025 WCLC数据显示,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n=15)经确认客观缓解率(cORR)为46.7%,DCR达93.3%,证明随着随访时间进一步拉长和患更多患者数据的读出,HLX43在这个领域的疗效潜力愈发显著。
这也是为什么,复宏汉霖敢于让HLX43在临床二期二线后治疗野生型 NSCLC就头对头多西赛他,这一动作核心是基于HLX43在早期碾压性疗效数据积累的信心支持,目的则是要在早期奠定未来HLX43在二线或一线治疗野生型 NSCLC的新一代标准疗法地位。
对比多西赛他的强势,同样拿其非头对头横向对比时下热门新一代IO或者ADC疗法HLX43也丝毫不惧,比如TROP2 ADC、EGFR/HER3 ADC和PD-1/IL-2等产品在3线野生型 NSCLC患者中普遍的mPFS均为5.5个月上下,其中两款ADC的大于三级TRAE比例高达70%,而HLX43这一比例只有42.9%,未来HLX43有望通过安全性优势转化成OS的显著性。
(图源:国投证券)
03
快速上市?未满足临床需求的突破
虽然HLX43刚启动多个二期临床,但其商业化落地进程,可能比你想象中要更快。
该驱动源于HLX43已披露的在胸腺癌(TC)展现的出色疗效。
TC属于胸腺上皮肿瘤(TETs)的一种,整体发病率较低,但恶性程度高,侵袭性强,属于罕见肿瘤类型。据2023年发布的中国专家共识,TETs在国内发病率为3.93/10万人,其中TC在所有TETs中约占10%-20%,那么TC中国每年新发患者可能在5500-11000人,亚型以胸腺鳞癌醉最为常见(约70%)。
对于早期局限性胸腺癌,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一线治疗主要为联合化疗方案,二线治疗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系统治疗,不过整体疗效有限,缺乏安全有效的新型疗法。
HLX43在2025 ASCO大会公布的胸腺鳞状细胞癌(TSCC)表现出色,在4位可评估患者中ORR达到75%(3/4),远超历史治疗数据。
值得注意的是,胸腺鳞癌晚期患者由于肿瘤已经广泛扩散,治疗难度较大,大多数生存时间较短,5年生存率大约低于10%,因此治愈率非常低。
未来HLX43凭借在TSCC积累更多的疗效数据,是否有望与CDE沟通凭借注册二期上市?答案是可能的。
回溯过去凭借注册二期临床上市的肿瘤药物,均具备几个特质:1)适应症为严重危及生命、缺乏有效标准治疗手段的难治性或复发性晚期恶性肿瘤或罕见肿瘤;2)前期探索性研究数据提示疗效突出(结果需显著优于可靠的历史对照),作用机制明确;3)安全性风险可控、可接受。
不难看出,TC作为罕见肿瘤,并且预后较差、晚期治疗手段缺乏明确标准,HLX43作为机制明确、疗效及安全性突出的潜在治疗药物,有望与CDE充分沟通实现快速上市。
一旦HLX43能够基于TSCC适应症快速商业化,那么将积累大量真实世界的患者数据,这些数据大概率将成为支持其他适应症快速获批的重要助力。
8月7日,HLX43已获得FDA批准,在开展的I期临床中增加TC患者队列;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复宏汉霖HLX43开展的临床中,NSCLC的二期临床是全球多中心临床,而此次涵盖的TC患者队列同样也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可以看到公司对于TC这个罕见肿瘤的重视,显然公司对在TC适应症快速做出大量数据并实现快速商业化是有想法的。
结语:PD-L1 ADC这一药物显然是开创性的,它创下了ADC药物不仅具备细胞杀伤功能并且还具备IO激活的开发先河,而复宏汉霖HLX43作为国产首创分子和全球进度第二的同类分子,在2025 ASCO的数据初步验证了治疗实体瘤广谱性、高效低毒等潜力之后,2025 WCLC更新的数据进一步实锤了其成为一款超级重磅炸弹的潜力。
HLX43离囊获一个惊天的大Deal,或许真的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