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炎症TSLP赛道,有“弃子”变“黑马”
研发追踪 医药魔方 2025-09-10 19

近日,美国生物技术公司Upstream Bio传来捷报,其长效TSLP受体(TSLPR)抗体Verekitug在II期研究中取得了积极结果,初步证实了每12周注射一次的Verekitug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治疗益处。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在临床层面验证了TSLP受体阻断策略的可行性,为TSLP这一热门炎症靶点注入了新的活力,也预示着TSLP赛道可能迎来新一轮的竞争格局重塑

风口之下,TSLP赛道变局出现

要理解Verekitug成功的深层意义,需要回溯TSLP这一靶点的发现与崛起历程。TSLP(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的故事始于1994年,当时Friend等人首次报道了这种与淋巴细胞生长发育相关的细胞因子[1]。在接下来的近十年时间里,TSLP对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逐渐浮出水面[2, 3],为其在炎症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从生物学机制角度来看,TSLP在炎症信号通路中扮演着“枢纽开关”的关键角色,能够调控下游多种细胞因子的分泌,包括IL-4、IL-5、IL-13等关键炎症介质,形成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调控网络。这种“上游调控,一石多鸟”的机制特性,使得TSLP靶向治疗能够更全面地阻断炎症反应,并且具备在多种炎症性疾病中应用的广谱治疗潜力

TSLP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4]

TSLP靶点的成药价值首先通过特泽利尤单抗(Tezepelumab)得到了有力验证。2020年11月,特泽利尤单抗治疗哮喘的III期NAVIGATOR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正式确认了TSLP的成药前景。更为重要的是,与当时已获批的度普利尤单抗、美泊利珠单抗、本瑞利珠单抗等生物制剂相比,特泽利尤单抗展现出了明显的差异化优势——无需限制特定表型患者或生物标志物水平,适用人群更为广泛。这一特点正是TSLP作为上游靶点的生物学优势的体现

随着临床开发的推进,TSLP药物在特应性皮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CRSwNP等多个炎症性疾病上展现出治疗潜力,进一步拓展了该靶点的市场想象空间。

特泽利尤单抗的成功也让TSLP资产迅速成为众多药企争相入手的免疫管线补强选择。TSLP赛道真正站上BD风口是在2023年。当年8月,TSLP赛道诞生了第一笔总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BD交易——恒瑞医药将其TSLP抗体SHR-1905以较低首付款授权给One Bio(后改名为Aiolos Bio)[5]。戏剧性的转折出现在4个月后——葛兰素史克(GSK)以14亿美元收购了Aiolos Bio[6],这一事件彻底点燃了市场对TSLP潜力的重新评估。

随后,TSLP赛道进入了交易密集期,2024年连续诞生了4笔交易[7-10]。今年初,和铂医药与科伦博泰合作开发的TSLP抗体又以近10亿美元的总交易额成功出海。这一系列交易的背后,反映的是全球市场对TSLP靶点商业价值的高度认可。

在特泽利尤单抗先行证明TSLP靶点的疗效潜力后,赛道后来者需要具备明显的差异化优势方能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从TSLP赛道在研药物情况来看,两个明显的发展趋势正在显现:一是从单抗向双抗的技术迭代,二是从配体拮抗向受体阻断的策略分化

在药物形式方面,随着双抗概念的火热,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批基于TSLP的双抗药物,目前已经有3款双抗药物达成授权交易。双抗设计优势在于理论上能够提供更强效或更全面的炎症反应控制效果,有潜力成为TSLP赛道的重要迭代方向。

在作用机制方面,目前TSLP赛道的主流仍是“配体拮抗”策略,即通过中和游离的TSLP阻止其与受体结合,这是以特泽利尤单抗为代表的TSLP药物采用的成熟路径。然而,Verekitug代表的“受体阻断”策略正在展现其独特优势——通过占据TSLP的受体结合位点阻止受体激活,这种机制可能带来更持久的药效和更长的给药间隔

Verekitug逆袭,从“弃子”到“黑马”

Verekitug这次讲了一个逆袭的故事。该药物最初由安斯泰来开发,但因公司战略调整和研发重点转移而成为“弃子”。2021年底,知名生物医药投资机构OrbiMed和Decheng Capital看中了Verekitug的差异化潜力,出手买下该药物的全球所有权益,随后合资成立Upstream Bio公司[11],继续推进该药物的后续开发。

在临床前研究中,Verekitug显示出对TSLP受体的高占有率和对TSLP信号传导的有效抑制能力。受体占位机制可能带来更长时间的药效维持,这为延长给药间隔提供了可能,Verekitug每12周1次的给药频率设计正是这一优势的体现

作为目前唯一一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的TSLPR靶向药物,Verekitug构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差异化故事。资本市场对其潜力买账,成立至今,Upstream Bio已经完成3轮融资并成功登陆纳斯达克,累计募集资金7.35亿美元。

Verekitug在临床研究中的表现没有让投资者失望。在II期VIBRANT研究中,经Verekitug治疗24周后,CRSwNP患者的鼻息肉评分降低了2.1分,较安慰剂组降低了1.8分(P<0.0001)。重要的是,Verekitug能够在每12周1次的超长给药间隔下实现与现有生物制剂(每2周1次或每4周1次)相匹敌的疗效。这些强劲的数据充分证明了Verekitug独特的临床价值,曾经被战略放弃的“弃子”也在这一刻逆袭为赛道“黑马”

除了在主要终点上的突出表现,Verekitug在多个关键次要终点上也实现了显著的变化,包括患者报告的鼻塞评分显著降低、鼻窦混浊程度减轻、嗅觉增强、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或鼻息肉手术需求减少以及总症状评分(TSS)下降。

Verekitug在CRSwNP适应症上的表现为其后续在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此前,Upstream Bio已经在I期研究中初步验证了该药物在哮喘人群中的应用可能性[12],其II期研究数据有望在未来几个月内揭晓。根据Upstream Bio的开发计划,除了CRSwNP和哮喘外,Verekitug还有望在COPD适应症领域展开临床研究。考虑到TSLP在不同炎症性疾病中的共同作用机制,Verekitug的适应症拓展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TSLP赛道正在迎来更加激烈但也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以Tezepelumab为代表的配体拮抗策略已经在临床上得到验证,并建立了一定的市场地位。而以Verekitug为代表的受体阻断策略的崛起,为这一赛道注入了新的技术路径和竞争变量。


您可能感兴趣
炎症TSLP赛道,有“弃子”变“黑马”
炎症TSLP赛道,有“弃子”变“黑马”
研发追踪 医药魔方 2025-09-10 19
百亿美金级大药,数据爆了
百亿美金级大药,数据爆了
研发追踪 瞪羚社 2025-09-09 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