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产业资讯 政策法规 研发追踪 医改专题
国产长效GLP-1新贵「维培那肽」获批,派格生物涨超12%
研发追踪 贝壳社 2025-11-17 15

11月14日,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公告显示,派格生物自主研发的国家1类创新药——维培那肽注射液(派达康®)正式获批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

随着维培那肽获批的消息发布,派格生物尾盘涨超12%。

1

精准 PEG 化技术的创新突破

随着中国糖尿病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患者对高效、安全且便捷的治疗方案提出了更高要求。GLP-1受体激动剂(GLP-1RA)作为新型治疗药物,凭借显著的降糖、较低的低血糖发生率以及多重靶器官综合获益,已成为国内外糖尿病防治指南一线推荐的药物。然而,在临床实践中,普遍存在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复杂的剂量滴定方案,成为影响患者治疗体验和长期依从性的主要障碍。

公开资料显示,维培那肽的差异化优势,根植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与由此带来的卓越药理特性。凭借创新的定点PEG化技术,实现有效抵御DPP-4酶的降解,并显著降低肾脏清除率。这一结构改造,既确保了药物与GLP-1受体的高效结合,发挥药物生物活性,使其能够快速达到较高的暴露浓度,又可明显减少免疫应答和清除、降低胃肠道副作用、避免因分子量过大可能引发的体内蓄积的风险,使其在临床治疗时能够达到更长久的暴露时间,最终实现疗效与安全的理想平衡。

作为新一代长效GLP-1RA周制剂,维培那肽在完整的Ⅰ-Ⅲ期临床研究中,展示了其在优效降糖与良好耐受性之间的卓越平衡,有望为中国T2DM患者提供一个兼顾疗效与依从性的治疗新选择。

其中,Ⅲ期临床研究结果均已发表于《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结果显示出维培那肽具有有效降糖,快速起效、安全性佳,耐受性卓越、多重获益,全面达标的特点。其中,IIIa期研究中,单药治疗4周即可观察到HbA1c显著下降0.82%;治疗24周,HbA1c降幅达1.36%,并稳定维持至52周。IIIb期研究中,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4周,HbA1c降幅达1.27%。

两项研究均显示,维培那肽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极低。最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均低于8%,且多为轻中度,主要发生在用药前四周。这一优异的耐受性是其无需剂量滴定的坚实基础。

维培那肽能显著改善β细胞功能和C肽水平。同时,在体重管理上对于BMI≥32kg/m²的患者,单药治疗52周平均体重下降4.77kg。此外,在降压、调脂等方面也展现出改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派达康®注射装置采用隐藏式针头设计,仅需两步操作,且无需剂量滴定,真正实现“起始剂量即治疗剂量”。0.3ml的低装量亦可显著减少注射疼痛感,将用药的便捷性与舒适度提升至全新高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

2

踩准“长效化”与“国产替代”双重红利

全球 GLP-1RA 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阶段。2024 年,全球 GLP-1RA 市场规模达到近 500 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 40%。其中,糖尿病适应症占比约 60%,肥胖适应症占比约 40%,市场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在全球市场格局中,诺和诺德和礼来两大巨头形成了高度垄断的局面。诺和诺德凭借司美格鲁肽(Ozempic/Wegovy)占据了约 75% 的市场份额,2024 年司美格鲁肽总销售额超过 200 亿美元,其中减肥适应症(Wegovy)销售额达 84.40 亿美元。礼来则以替尔泊肽(Mounjaro/Zepbound)位居第二,2024 年总销售额达 164 亿美元,增速超过司美格鲁肽。

中国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增长势头强劲。2024 年中国 GLP-1RA 市场规模达到 105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50%。然而,在市场结构上,进口药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诺和诺德在中国 GLP-1RA 市场的份额高达 80%,2024 年其在大中华地区 GLP-1RA 药物销售额约 71 亿人民币。

这种高度集中的市场格局反映出,尽管中国GLP-1RA市场增长迅速,但国产产品的市场渗透率仍然较低,进口替代空间巨大。长效周制剂凭借依从性优势正加速替代日制剂。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32年周制剂将占国内GLP-1市场80%以上份额。

随着维培那肽的获批,将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带动上游产业链发展(PEG 修饰技术、长效制剂研发等),为国内药企创新提供新路径,精准修饰提升安全性和持久性,实现差异化竞争。

小结:维培那肽的上市不仅丰富了国产周制剂的产品形态,开启高疗效与依从性“双优”新时代,为临床提供新的选择,同时将加速国内GLP-1赛道进入差异化竞争阶段。


您可能感兴趣
CAR-T新叙事
CAR-T新叙事
研发追踪 药智网 2025-11-1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