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会员单位 会员动态 入会申请 入会咨询 会员权益 会费标准
创新2.0时代,复宏汉霖再秀“肌肉”
会员动态 医药魔方Invest 2025-11-12 35

在当下的创新竞速中,复宏汉霖再度展示了它的实力和决心。

11月2日的2025国际肺癌前沿及创新论坛上,复宏汉霖更新了HLX43和HLX07在肺癌研究领域的两项最新数据,随即引来市场关注

其中,HLX43瞄准的正是市场期待的下一个潜力赛道PD-L1 ADC。目前全球仅两款PD-L1 ADC公开临床数据,辉瑞的SGN-PDL1V已率先启动 III 期试验。随着复宏汉霖HLX43数据更新,这一赛道的竞争热度与市场关注度再度攀升。

另一款在研管线HLX07则是一款高亲和力EGFR抗体,它的研究突破正为EGFR高表达鳞状NSCLC开辟一线治疗新路径。

而随着两款在研药物同步在肺癌领域取得新突破,复宏汉霖的创新并不止步于此。在此次论坛上,复宏汉霖还将目光投向未来,系统阐述了其早期创新布局,并披露正在开发15-20个临床前管线,涵盖单抗、双抗、多抗及ADC等前沿药物形式。

可以说,复宏汉霖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确定性又增加了。

肺癌新战事

提起复宏汉霖,市场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它在生物类似药的行业地位,但眼下,它在肺癌领域的大力布局,正在重塑其创新样貌。

从H药引领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到HLX43、HLX07等多元管线布局非小细胞肺癌多个分子特征,眼下的复宏汉霖已在肺癌领域悄然构建起差异化、全人群覆盖的免疫治疗产品矩阵。HLX43和HLX07正是其中的王牌选手

从此次披露的关键数据来看,作为全球第二款靶向PD-L1的ADC,HLX43在晚期NSCLC中再次展现出了良好治疗效果,并具备“潜在BIC”特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万蕊教授表示,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无论EGFR突变状态或PD-L1表达水平如何,HLX43均可观察到疗效。

其中,在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中,HLX43高达47.4%的ORR尤为亮眼。要知道,EGFR是公认的肺癌第一大驱动基因,围绕这一靶点已经诞生多款药物,但依旧很难解决肺癌预后较差的局面。而影响这一因素的关键,就是EGFR野生型在全部NSCLC患者中,占比高达70%-85%。

过往,PD-1药物的诞生已经突破了野生型肺癌难治的问题,只是耐药和单药有效率的短板仍存在。而HLX43的现有数据,无疑让业界看到了补全肺癌治疗短板的希望所在。

此外,HLX43在多西他赛治疗失败的肺鳞癌人群中也展现出了重要的治疗潜力。其数据显示,在曾接受过多西他赛治疗的三线及后线鳞状NSCLC患者(2mg/kg,n=13)中,客观缓解率达38.5%,疾病控制率为84.6%。

细究来看,HLX43优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特征,源自其精准的分子设计和多重创新机制。不同于市面上众多针对驱动基因突变的ADC,HLX43选择了PD-L1这一泛瘤种靶点,不依赖生物标志物的筛选,也具备了广谱ADC的开发潜力。

眼下,复宏汉霖正加速推进HLX43的临床开发,在全球入组超过400例患者。值得一提的是,肺癌将是HLX43的核心布局方向。复宏汉霖执行董事兼CEO朱俊就表示,未来围绕肺癌领域还将至少推进8项III期临床研究。

同时,HLX43还是全球首个布局胸腺上皮肿瘤的PD-L1 ADC,并获得FDA孤儿药资格认定。眼下,除了肺癌和胸腺上皮肿瘤,复宏汉霖已累计开展近10项HLX43治疗多项实体瘤中的临床研究,广泛覆盖宫颈癌、食管鳞癌等,商业版图持续扩容。

同一天,复宏汉霖亦披露了其自主研发的重组抗EGFR单克隆抗体HLX07联合抗PD-1单抗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用于一线治疗EGFR高表达晚期或转移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II期剂量探索研究的最新随访数据。

数据显示,在中位随访23.5个月时,该联合方案持续展现出与此前一致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该联合方案在EGFR高表达sqNSCLC人群中的临床获益潜力。此前这一数据为18.6个月。

可以说,两款管线的“双爆发”,不仅是复宏汉霖肺癌治疗版图的重要补位,更彰显其从“生物类似药龙头”向“创新药强者”转型的坚定步伐。

创新接续,临床期管线储备丰富

深耕肺癌领域之外,复宏汉霖在迈向创新2.0的征程中,正拓展更广阔的布局方向。但它并非没有选择,而是采取创新技术,重点聚焦已有沉淀的疾病领域,将其持续做深。

复宏汉霖首席科学官袁纪军在论坛上就透露,未来复宏汉霖的早期研发策略聚焦于抗体及其衍生物,涵盖了单抗、双抗、多抗及ADC等前沿药物形式。而依托三特性T细胞衔接器、Hanjugator™ ADC平台、HAI Club平台三大核心技术引擎的驱动,复宏汉霖已经构建了不同梯队的多条中长期管线开发

袁纪军表示,复宏汉霖的早期研发布局采取了优先级策略:第一优先级推进15-20个临床前项目并持续建设稳固管线;第二优先级筛选5-10个高价值临床前项目;第三优先级尝试1-5个有市场前景的高潜力分子形式或适应症。肿瘤(肺癌、乳腺癌、肠癌)与自免和炎症疾病则是其核心聚焦的病种。

上半年,复宏汉霖研发支出为9.954亿元,费用化研发支出同比增长21.3%。这些资金便都重点投向了差异化创新分子的临床前开发及核心创新平台的建设。

从如今呈现的结果来看,通过清晰的技术路径叠加优势疾病领域,复宏汉霖已经瞄准临床未尽之需,打造了兼具深度与广度,并具备FIC/BIC潜力的创新产品矩阵。

目前,针对第一优先级,复宏汉霖聚焦肺癌的临床前创新管线就多达10项。其中,HLX3901(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治疗肺癌和结直肠癌的HLX48(EGFRxcMET双抗ADC)等高价值项目则成为其未来研发的重中之重。

而储备丰富的临床前管线,也意味着复宏汉霖下一代高潜力分子正蓄势待发,甚至有望创造BD机会,率先与合作伙伴走向全球开发。

事实上,有赖于生物类似药提供稳定现金流和积累的国际化经验,复宏汉霖跻身全球创新舞台将走得更为稳当。

截至目前,复宏汉霖已在全球上市9款产品,海外获批上市6款产品,横跨近60个国家,覆盖全球超半数人口。

其中,“H药”汉斯状®就是其创新出海的先行军。上半年,汉斯状®实现销售收入约为5.94亿元。海外市场上,Zerpidio®(东南亚)及Hetronifly®(欧盟)实现销售收入约为380万元。

得益于差异化设计——复宏汉霖曾表示开发汉斯状®时的策略是“做K药做不了的适应症”,汉斯状®在群敌环伺下依旧打出了它的天下,相继在欧盟、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及印度获批,用于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并于印尼和泰国获批治疗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据此前的半年报披露,下半年,汉斯状®联合化疗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有望于更多国家及地区获批上市,加速渗透欧洲、拉丁美洲及东南亚等市场。而该药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美国桥接试验已开设逾100个试验中心,目前也已完成所有受试者的招募入组。

可以想见,包括H药在内,复宏汉霖的创新矩阵已形成强有力的产品接续,而这些都将为它未来的发展持续注入增长动力。


您可能感兴趣
创新2.0时代,复宏汉霖再秀“肌肉”
创新2.0时代,复宏汉霖再秀“肌肉”
会员动态 医药魔方Invest 2025-11-12 35